广东省普通专升本

首页>> 广东省普通专升本>> 复习资料 复习资料

广东省普通专升本艺术概论3

发布时间:2022-09-24    浏览次数: 0

二、 戏曲艺术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的总称。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地有三百多个剧种,其中包括全国性的剧种如京剧,也包括地方戏如川剧、秦腔、河北梆子等。在世界上,古希腊戏剧、   印度梵剧和中国戏曲,被称为三种古老的戏剧艺术。

中国戏曲艺术,作为戏剧艺术的一个组成部分,既具有戏剧的共同特征,又因其独特的   表现手段和独有的审美特征,从而有别于其它戏剧形式。尤其是戏曲艺术深深植根于中华民   族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将表现审美意境作为最高的艺术追求,属于一种表现性   的综合艺术,以其特有的艺术风格在世界戏剧艺术中独树一帜。

戏曲种类:昆曲、京剧、豫剧(《花木兰》、《穆桂英挂帅》、《朝阳沟》)、越剧(《红   楼梦》、《梁山伯与祝英台》、《祥林嫂》)、评剧(《刘巧儿》、《秦香莲》)
中国戏曲具有自身的审美特征。尤其是表现在综合性、程式化、虚拟性这三个方面。当  然,这些特征并非中国戏曲所独有,许多东方戏剧也具有这些特点。

戏曲艺术高度的综合性、程式化和虚拟性,以鲜明的艺术特色在世界戏剧舞台上独树一  帜,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三、 电影艺术

电影是现代科学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产物。电影艺术是通过画面、声音和蒙太奇等电影语言,在银幕上创造出感性直观的形象,再现和表现生活的一门艺术。由于电影诞生在音乐、   舞蹈、绘画、雕塑、戏剧、建筑之后,所以常被人们称作“第七艺术”。在迄今为止的所有艺术种类中,只有电影和电视是人们知道其诞生日期的两门艺术。

1895 年 12 月 28 日晚,法国人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一家大咖啡馆的地下室里,放映了他们自己拍摄的《火车进站》、《水浇园丁》等短片,这一天被电影史家们定为电影正式   诞生的日子,标志着无声电影时代的开始。在此之后,电影这年轻的艺术迅速发展起来。

中国电影诞生于 10 年之后,即 1905 年,当时的北京丰泰照相馆拍摄了第一部国产片
《定军山》,由著名京剧演员谭鑫培主演,严格意义上讲是一部戏曲舞台纪录片。中国第一   部故事片是《难夫难妻》 (1913) 。


从总体上讲,电影的样式分为故事片、纪录片、科教片、美术片等四大部类。

电影三次重大的变革:

电影艺术史上的第一次大变革是从无声到有声。最初的电影都是无声电影,被称为“默  片”。一般认为,有声电影诞生的标志,是 1927 年美国的《爵士歌王》,中国第一部有声
片,是 1931 年的《歌女红牡丹》。

电影艺术史上的第二次大变革是从黑白到彩色。1935 年,使用彩色胶片拍摄的美国影片《浮华世界》诞生,这是世界上第一部彩色电影。

电影艺术史上的第三次大变革,发生在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至今,电影正在大踏步地进入高科技时代,这一发展趋势目前正有增无减、愈演愈烈,包括计算机三维动画、数字   技术、多媒体技术和虚拟现实等等高科技手段,以极富想象力的艺术手段和极其逼真的艺术   效果,大大增强了电影艺术的魅力。如在美国影片《阿甘正传》中,主人公居然与肯尼迪总   统促膝谈心;《真实的谎言》中,庞大的战斗机在一座座摩天大楼之间横冲直撞;《侏罗纪   公园》里奔跑的恐龙和始祖鸟;《泰坦尼克号》里巨大的轮船沉入水中等等。尤其是《玩具   总动员》这部三维动画片,完全是由电子计算机制作的 1,500 个镜头组成。可以说,电子计算机高科技给影视艺术带来的巨大影响,现在仅仅是初露端倪。

电影艺术又是综合艺术的结晶。电影艺术的综合性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其一,它是各门艺术的综合; 其二,它是科学与艺术的综合; 其三,它是美学层次上的综合。
电影艺术将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纪实艺术与表演艺术、再现艺术与表现艺术有机地综合到一起。特别是电影艺术综合吸收了各门艺术的长处和特点,大大丰富了自己的艺术表现力。这种综合性,使得影视艺术成为一种集体创作的艺术,将编、导、   演、摄、美、录、音、道、服、化等多个职能部门集合在一起,在导演的总体构思和制片人的宏观策划下来共同完成摄制任务。

第一, 电影和电视剧都与戏剧有着密切的关系。第二,影视艺术也受到文学的极大影响。
第二, 影视艺术从绘画、雕塑中,吸取了造型艺术的规律和特点,

第四,影视艺术与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音乐成为影视作品概括主题、抒发情感、渲染  气氛的重要艺术手段,尤其是广为传唱的影视歌曲更是成为影视艺术美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五,影视艺术与摄影艺术有着与生俱来的天然联系。

影视艺术特性,体现在运动着的画面、声音以及完成画面、声音组合的蒙太奇之中。  因此,影视艺术语言主要就是画面、声音和蒙太奇。

影视“画面”主要是通过摄影 ( 像) 机的镜头拍摄记录下来的,对于影视画面来讲, 景别 ( 包括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等) 、焦距 (包括标准镜头、长焦镜头、短焦镜头、变焦镜头等)、镜头运动 (包括推、拉、摇、移、跟、降、升等几种基本形式和运动镜头等)、角度 (包括平视镜头、俯视镜头、仰视镜头等) ,以及光线、色彩和画面构图等, 共同组成了画面造型。

对于影视“声音”来讲,人声 ( 包括对话、独白、旁白等) 、音乐、音响这三大类型, 共同组成了声音造型,并且与画面相互配合,极大地增强了影视艺术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蒙太奇”是法文 montage 的音译,原为建筑学用语,意为装配、组合、构成等,在影视艺术中,这一术语被用来指画面、镜头和声音的组织结构方式。

蒙太奇的完整概念,应当包括以下三层含义: 其一,从技术层面上讲,蒙太奇就是剪辑;
其二,从艺术层面上讲,蒙太奇应当是电影的基本结构手段和叙事方式,不但镜头与镜  头、段落与段落,甚至画面与声音均可构成蒙太奇组合关系;
 
其三,从美学层面上讲,蒙太奇是影视艺术独特的思维方式,也是一种创作方法。蒙太奇不仅体现在后期剪辑,而且也体现在前期的文学剧本和分镜头剧本,乃至各个创作部门合作完成的整个创作拍摄过程之中。从这个意义上讲,蒙太奇思维是影视艺术独特的思维方法。


影视艺术兼具艺术性与娱乐性、商品性与文化性。与此同时,影视艺术作为时代的多棱镜与社会的万花筒,又总是展现出一幅幅不同时代的社会生活的斑斓图景,使得影视艺术具有鲜明的社会性与时代性;优秀的影视作品既是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又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使得影视艺术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国际性;此外,中外优秀影视作品,无不具有深刻的思想意蕴和独特的艺术追求,从而体现出较高的文化品格和独特的艺术创新,   具有了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四、电视艺术

电视是现代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产物,也是 20 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电视与电影、广播相比,是更为年轻的传播工具,然而它的发展之快、影响之大,却是此前其他传播   媒介所无法比拟的。

1936 年 11 月 2 日,英国广播公司 (BBC) 在伦敦郊外的亚历山大宫,播出了一场规模盛大的歌舞,标志着世界上第一座电视台正式开播,人们普遍这一天作为电视事业的开端。   此后,法国于 1938 年,美国与前苏联于 1939 年相继开始正式播出电视节目。世界电视事业的真正发展,是在二次大战结束以后,随着电子技术的突飞猛进,电视业的发展也日新月异。1954 年,美国正式开办彩色电视节目,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播出彩色电视节目的国家。我国第一座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的前身--北京电视台,于 1958 年 5 月 1 日开始实验播出,
标志着中国电视事业的开端,同年 6 月 15 日又播放了我国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 中国电视艺术也从此诞生。在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中国电视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迅猛   发展。

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电视具有多重功能。一般认为,电视具有新闻信息功能、文艺娱乐功能 、社教功能和服务功能,但主要是前两种功能

电视艺术作为电视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指电视屏幕上播出的各式各类文艺  节目,其中包括:电视剧,电视综艺节目,电视艺术片,电视专题文艺节目,以及音乐电视
(MTV),电视文艺谈话类节目,电视娱乐节目 ( 如游戏类,益智类,乃至新近出现的真人秀节目) 等等。与此同时,电视文艺还应当包括直播或播映的电视文学、电视音乐、电视舞蹈、电视曲艺杂技、电视戏曲、电视戏剧、电视电影,乃至于诸多艺术类型的电视节目如艺术体操、冰上舞蹈、时装表演等等。电视剧是电视艺术的主要类型。

电视剧的品种较多,主要包括单本剧、连续剧、系列剧或小品等。

单本剧,是电视剧中一种常见的形式,它具有独立的故事或情节,基本上一次播完(或  分上中下三集),情节紧凑,人物不多,时间大致在半小时至两小时之间。
 
连续剧,是电视剧中一种重要的形式,故事情节常常较为曲折复杂,剧中人物往往数量   较多,主要人物和情节都是连贯的,每集演播全剧中的一段故事,并在结尾处留有悬念,吸   引观众连续收看,如《四世同堂》(28 集)、《红楼梦》(36 集)等。

系列剧,是一种类似于电视连续剧的形式,它有几个主要人物贯穿全剧,但故事情节并   不连贯,每集都是一个完整的、独立的故事,观众可以连续收看,也可以任意选看其中的几   集,如北京电视艺术中心的《编辑部的故事》等。

电视小品,是电视剧中的轻骑兵,播映时间短,人物、情节都比较单纯,常常撷取生活  中的一件小事或人物的一个特征,迅速及时地反映生活的某个侧面。

电视独具的特征:

首先,电视的技术性形成了这门艺术的特性,其次,电视的介入性形成了这门艺术的观  赏特点,再次,电视的迅速性形成了这门艺术更加生活化的特点。

总之,由于电视的传播特性、技术特性和艺术特性,以及电视观众独特的收视环境、收   视条件和收视行为,尤其是电视艺术仅仅是电视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使得电视艺术从   创作、传播到接受都有许多自己与众不同的特点,值得人们去认真加以研究。

第二节 综合艺术的审美特征

(1) 综合性与独特性。综合艺术首要的审美特征就是综合性,这种综合性体现在  两个层次上。

首先,从艺术学的层次上讲,戏剧、戏曲、电影和电视艺术等综合艺术,吸收了各门艺  术中的多种元素,将它们有机融汇在自己的表现手段之中,从而大大丰富了自己的艺术表现   力。

其次,从更高一层的美学层次上讲,戏剧、戏曲、电影、电视的综合性绝不仅限于各门艺术元素的有机融合,更加集中地体现在它们将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   造型艺术与表演艺术综合在一起,实现了美学层次的高度综合性,使得它们能够将视与听、时与空、动与静、再现与表现集于一身,从而具有了巨大的综合表现能力,极大地扩展和丰富了观众的审美感受,使综合艺术成为最具有群众性的艺术门类。

综合艺术既有综合性,又有独特性。虽然都是综合艺术,戏剧和戏曲作为古老的传统艺   术,而电影和电视则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产物,它们之间的区别可以说是一目了然。此外,渊   源于西方的话剧同植根于中国的戏曲,作为银幕艺术的电影和作为荧屏艺术的电视,它们之   间也有着鲜明的区别。虽然都是综合性舞台艺术,话剧注重再现生活,因此,话剧的舞台美   术大多是写实和具象的,包括布景、化妆、服装、灯光、效果、道具等都力求真实,创造出   使观众仿佛身临其境的舞台气氛,在舞台上形象地展现出社会生活环境;戏曲则注重表现生   活,因此,戏曲的舞台美术基本上是写意和抽象的,戏曲的布景和道具都很简单,全凭演员   的虚拟性表演来表现,演员手中的一根马鞭,可以让观众想象到剧中人物正纵马飞奔,演员   手中的一支船桨,仿佛使观众看到了大江中一叶扁舟正破浪前进。另外,源于西方的话剧注   重写实,植根中国的戏曲注重写意,也造成了二者在表演艺术上的巨大区别。话剧艺术是一
 
种建立在体验基础上的舞台表现艺术,演员对于角色必须有深切的体验,不管是本色表演还   是性格化表演,话剧演员都必须从客观现实生活中找到创造角色的依据,塑造出真实、生动   的人物形象。戏曲艺术作为一种表现性艺术,它是将生活中的动作加以变形和夸张,形成戏   曲表演艺术特有的唱、念、做、打的程式和手、眼、身、步的身段来表现,戏曲表演还划分   成生、旦、净、丑等不同的行当,在唱腔、宾白、台步、动作等各都有一整套各自不同的程   式,使得戏曲表演程式成为戏曲艺术最明显的特点。

(2) 情节性与主人公。作为综合艺术的戏剧、戏曲、电影、电视剧基本上都属于叙事性艺术,都需要由人物的行动、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来形成一个有完整过程的生活事件,   因而,它们一般都应当具有故事情节,并且以矛盾冲突作为情节发展的主要线索,在紧张而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塑造出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

叙事性文艺作品一般都离不开情节。关于情节,曾有过多种定义,其中最著名的有亚里 士多德和福斯特把情节看作具有因果联系的事件,也有高在把情节看作人物性格发展的历史,   虽然角度不同,但都认为情节与人物和事件有关。可见,情节的核心是事件和人物。对于综 合艺术来讲,情节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情节不但使综合艺术的作品成为一有机的整体, 而且通过不同的情节结构方式呈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

主人公,是指戏剧、戏曲、电影、电视剧作品中的主要人物,或叫中心人物。主人公应   当是戏剧影视作品集中刻画的人物形象,是作为品内容的中心,是矛盾冲突的主体,是情节   展开的依据。塑造鲜明、生动、富有个性的主人公形象,是综合艺术最根本的任务。

(3) 文学性与表演性。戏剧、戏曲、电影、电视剧等综合艺术还有一个共同的审美特征,就是它们都必须经过二度创作,才能产生舞台形象、银幕形象或荧屏形象,并为广   大观众所接受和欣赏。在综合艺术的二度创作过程中,一度创作的核心是文学剧本,二度创   作的体现是表演艺术。所以,文学性与表演性在综合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

文学性是综合艺术的基础。戏剧影视作品的创作,首先是从剧作者编写文学剧本开始的,   只有在文学剧本的基础上,导演、演员和其它艺术工作者才能进行二度创作,将其展现在舞台上、银幕上或荧屏上。文学剧本作为基础,还不仅仅因为它是创作的第一道工序,更重要的在于它是导演和演员进行再创作的依据。

表演性是综合艺术的中心环节。戏剧、戏曲、电影、电视剧都属于表演艺术,表演  性是它们最突出的审美特征。所谓表演,就是指演员依据剧作家提供的剧本,按照剧本的规   定情境和角色的思想感情,在导演指导下进行二度创作,运用语言、动作创造人物形象。

《本章小结》

戏剧艺术历史悠久、种类繁多,仅西方话剧史上的悲剧,就有“命运悲剧”、“性格悲  剧”、“社会悲剧”、“现代悲喜剧”等多种类型。

中国戏曲是世界上三种历史最悠久的戏剧艺术之一,戏曲艺术具有综合性、虚拟性、程  式化的审美特征。

影视艺术是现代科技与艺术相结合的产物,也是当代最具有影响力的大众艺术。
 
综合艺术具有综合性与独特性、情节性与主人公、文学性与表演性等美学特征。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1. 综合艺术的主要种类。

2. 戏剧艺术。

3. 戏曲艺术。

4. 电影艺术。电影是现代科学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产物。电影艺术是通过画面、声音和蒙太奇等电影语言,在银幕上创造出感性直观的形象,再现和表现生活的一门艺术。由于电影诞生在音乐、舞蹈、绘画、雕塑、戏剧、建筑之后,所以常被人们称作“第七艺术”。   在迄今为止的所有艺术种类中,只有电影和电视是人们知道其诞生日期的两门艺术。

1895 年 12 月 28 日晚,法国人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一家大咖啡馆的地下室里,放映了他们自己拍摄的《火车进站》、《水浇园丁》等短片,这一天被电影史家们定为电影正式   诞生的日子,标志着无声电影时代的开始。中国电影诞生于 10 年之后,即 1905 年,当时的北京丰泰照相馆拍摄了第一部国产片《定军山》,由著名京剧演员谭鑫培主演,严格意义   上讲是一部戏曲舞台纪录片。中国第一部故事片是《难夫难妻》 (1913) 。

从总体上讲,电影的样式分为故事片、纪录片、科教片、美术片等四大部类。  电影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产物。
电影艺术史上的第一次大变革是从无声到有声。有声电影诞生的标志,是 1927 年美国
的《爵士歌王》,它标志着电影史一个新时代的开始。中国第一部有声片,是 1931 年的《歌女红牡丹》。

电影艺术史上的第二次大变革是从黑白到彩色。1935 年,使用彩色胶片拍摄的美国影片《浮华世界》诞生,这是世界上第一部彩色电影。

电影艺术史上的第三次大变革,发生在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至今,电影正在大踏步地进入高科技时代,这一发展趋势目前正有增无减、愈演愈烈,包括计算机三维动画、数字技   术、多媒体技术和虚拟现实等等高科技手段,以极富想象力的艺术手段和极其逼真的艺术效   果,大大增强了电影艺术的魅力。如在美国影片《阿甘正传》中,主人公居然与肯尼迪总统   促膝谈心;《真实的谎言》中,庞大的战斗机在一座座摩天大楼之间横冲直撞;《侏罗纪公   园》里奔跑的恐龙和始祖鸟;《泰坦尼克号》里巨大的轮船沉入水中等等。尤其是《玩具总   动员》这部三维动画片,完全是由电子计算机制作的 1,500 个镜头组成。

电影艺术又是综合艺术的结晶。电影艺术的综合性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其一,它是各门艺术的综合;
 
其二,它是科学与艺术的综合; 其三,它是美学层次上的综合。
电影和电视剧都与戏剧有着密切的关系。影视艺术也受到文学的极大影响。影视艺术从   绘画、雕塑中,吸取了造型艺术的规律和特点,使得造型性成为影视艺术重要的美学特性之   一。影视艺术与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影视艺术与摄影艺术有着与生俱来的天然联系。影视   艺术特性,体现在运动着的画面、声音以及完成画面、声音组合的蒙太奇之中。因此,影视   艺术语言主要就是画面、声音和蒙太奇。

蒙太奇的完整概念,应当包括以下三层含义: 其一,从技术层面上讲,蒙太奇就是剪辑;
其二,从艺术层面上讲,蒙太奇应当是电影的基本结构手段和叙事方式,不但镜头与镜  头、段落与段落,甚至画面与声音均可构成蒙太奇组合关系;

其三,从美学层面上讲,蒙太奇是影视艺术独特的思维方式,也是一种创作方法。蒙太  奇思维是影视艺术独特的思维方法。

5. 电视艺术。

1936 年 11 月 2 日,英国广播公司 (BBC) 在伦敦郊外的亚历山大宫,播出了一场规模盛大的歌舞,标志着世界上第一座电视台正式开播,人们普遍这一天作为电视事业的开端。
1954 年,美国正式开办彩色电视节目,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播出彩色电视节目的国家。我国
第一座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的前身--北京电视台,于 1958 年 5 月 1 日开始实验播出,标志
着中国电视事业的开端,同年 6 月 15 日又播放了我国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中国电视艺术也从此诞生。

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电视具有多重功能。一般认为,电视具有新闻信息功能、文艺娱乐  功能、社教功能和服务功能,但主要是前两种功能。

电视艺术作为电视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指电视屏幕上播出的各式各类文艺节目, 其中包括:电视剧,电视综艺节目,电视艺术片,电视专题文艺节目,以及音乐电视(MTV),电视文艺谈话类节目,电视娱乐节目 ( 如游戏类,益智类,乃至新近出现的真人秀节目) 等等。电视文艺还应当包括直播或播映的电视文学、电视音乐、电视舞蹈、电视曲艺杂技、电 视戏曲、电视戏剧、电视电影,乃至于诸多艺术类型的电视节目如艺术体操、冰上舞蹈、时 装表演等等。电视剧是电视艺术的主要类型。

电视剧的品种较多,主要包括单本剧、连续剧、系列剧或小品等。

6. 综合艺术的审美特征。

(1) 综合性与独特性。
 
首先,从艺术学的层次上讲,戏剧、戏曲、电影和电视艺术等综合艺术,吸收了各门艺  术中的多种元素,将它们有机融汇在自己的表现手段之中,从而大大丰富了自己的艺术表现   力。

其次,从更高一层的美学层次上讲,戏剧、戏曲、电影、电视的综合性绝不仅限于各门艺术元素的有机融合,更加集中地体现在它们将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   造型艺术与表演艺术综合在一起,实现了美学层次的高度综合性,使得它们能够将视与听、时与空、动与静、再现与表现集于一身,从而具有了巨大的综合表现能力,极大地扩展和丰富了观众的审美感受,使综合艺术成为最具有群众性的艺术门类。

7. 情节性与主人公。

叙事性文艺作品一般都离不开情节。情节的核心是事件和人物。对于综合艺术来讲,情   节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情节不但使综合艺术的作品成为一有机的整体,而且通过不同的   情节结构方式呈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

主人公,是指戏剧、戏曲、电影、电视剧作品中的主要人物,或叫中心人物。主人公应   当是戏剧影视作品集中刻画的人物形象,是作为品内容的中心,是矛盾冲突的主体,是情节   展开的依据。

8. 文学性与表演性。

文学性是综合艺术的基础。戏剧影视作品的创作,首先是从剧作者编写文学剧本开始的,   只有在文学剧本的基础上,导演、演员和其它艺术工作者才能进行二度创作,将其展现在舞台上、银幕上或荧屏上。表演性是综合艺术的中心环节。戏剧、戏曲、电影、电视剧都属于表演艺术,表演性是它们最突出的审美特征。

所谓表演,就是指演员依据剧作家提供的剧本,按照剧本的规定情境和角色的思想感情,   在导演指导下进行二度创作,运用语言、动作创造人物形象。



*本章中的重要概念

1. 综合艺术

2. 戏剧艺术

3. 悲剧

4. 戏曲艺术

5. 电影艺术

6. 蒙太奇
 
7. 电视艺术

8. 独特性

9. 情节性

10. 主人公

11. 文学性

12. 表演性

*本章的“思考与练习” 一、填空题:
1、中国戏曲的主要审美特征是具有高度的

2、易卜生被称为“ ”,他的作品《 》 揭示了娜拉的觉醒,是社会问题剧的代表作品。

3、中国著名戏曲作品《牡丹亭》作者是

4、古希腊剧作家索福克勒斯的代表性命运悲剧作品是

5、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是 、《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

6、人们喜欢把 比喻为“流动的建筑”。二、选择题:
1、著名作品《花木兰》属于我国 戏剧

A 黄梅戏 B 京剧 C 豫剧 D 评剧

2、以独特的艺术形式表现的《安魂曲》是的 艺术作品

A 莫扎特 B 贝多芬 C 舒伯特 D 海顿

3、元代戏剧家纪君祥的代表性作品是

A 《赵氏孤儿》 B 《窦娥冤》 C 《吕氏春秋》 D 《西厢记》

4、我国京剧著名的四大名旦分别是 、向小云、荀慧生和程砚秋。

A 梅兰芳 B 梅葆玖 C 谭鑫培 D 张君秋
 
5、被改编为戏剧的同名小说《茶花女》是 的代表作。

A 莎士比亚 B 小仲马 C 维特尔 D 大仲马

6、“三一律”是属于 戏剧的创作法则。

A 古典主义 B 现实主义 C 浪漫主义 D 表现主义

7、《梁山伯与祝英台》属于我国的 奏曲。

A 小提琴协奏曲 B 二胡独奏奏曲 C 小提琴奏曲 D 交响曲

8、与西方戏剧比较,中国戏曲在形式美上是属于 类型。A .一套程式 B、以一求多 C 一曲多用 D 以多见一
三、主观题:

(1) 怎样认识综合艺术包括话剧、戏曲、电影、电视艺术等主要种类的特点。

(2) 如何理解综合艺术的主要审美特征。

(3) 中国戏曲独具的审美特征是什么?

(4) 为什么说世界电影艺术发展史上三次重大变革均与现代科技的发展有着十分密切  的联系?

(5) 简要说明电视艺术的分类。

(6) 通过西方话剧与中国戏曲的比较,阐释它们作为综合艺术的共性,各自具有的审  美特性。

(7) 阐述影视艺术基本的艺术语言、表现手法、文化特征和艺术特征。

《“思考与练习”解题思路》

填空题:1、综合性、程式化、虚拟性。2、“现代戏剧之父”、《玩偶之家》3、汤显祖
4、《俄狄浦斯王》 , 5《哈雷姆特》,6、音乐。

选择题:1、C 2、B 3、A 4、A 5、B 6、A 7、A 8、B

主观题:(1)戏剧艺术历史悠久、种类繁多,仅西方话剧史上的悲剧,就有“命运悲剧”、
“性格悲剧”、“社会悲剧”、“现代悲喜剧”等多种类型。

中国戏曲是世界上三种历史最悠久的戏剧艺术之一,戏曲艺术具有综合性、虚拟性、程  式化的审美特征。
 
影视艺术是现代科技与艺术相结合的产物,也是当代最具有影响力的大众艺术。

(2)综合艺术具有综合性与独特性、情节性与主人公、文学性与表演性等美学特征。


(3)-(7)题请同学们参考本书有关部分做出归纳概括。

*本章中的重要作品和剧目

1. 古希腊著名悲剧家索福克勒斯《俄底浦斯王》

2. 莎士比亚《汉姆雷特》

3. 俄国陀思妥耶夫斯基《卡拉玛卓夫兄弟》

4. 达�芬奇油画《蒙娜丽莎》

5. 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哈姆雷特》

6. 法国作家小仲马根据他本人创作的同名小说改编的悲剧《茶花女》

7. 娜威著名戏剧家易卜生的《玩偶之家》(又名《娜拉出走》)

8. 曹禺名著《雷雨》

9. 关汉卿《窦娥冤》

10. 王实甫《西厢记》

11. 汤显祖《牡丹亭》

12. 法国人卢米埃尔兄弟《火车进站》、《水浇园丁》

13. 第一部国产片《定军山》(著名京剧演员谭鑫培主演)

14. 中国第一部故事片《难夫难妻》

15. 爱森斯坦《战舰波将金号》(1925)

16. 普多夫金《母亲》(1926)

17. 中国第一部有声片《歌女红牡丹》(1931)

18. 美国影片《阿甘正传》、《真实的谎言》、《侏罗纪公园》、《泰坦尼克号》、
《玩具总动员》

19. 我国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
 

第九章 语言艺术

*本章内容概要

第一节 语言艺术的主要体裁

一、诗歌

诗歌是文学的基本体裁之一,如同其他文学作品一样,也是用语言塑造形象来反映生  活和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艺术。诗歌在文学发展历史上出现最早,在艺术起源时期,诗歌与   音乐、舞蹈三者常常融为一体,只是到后来诗歌才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我国   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它产生的时代上自西周初期 ( 公元前 11 世纪) ,下至春秋中期 ( 公元前 6 世纪) ,最后于春秋时代汇编而成。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杰出诗人屈原, 创作了古代最早的一篇长抒情诗《离骚》。前者成为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后者则开创  了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先河。西方流传至今最早的文学作品,是诞生于公元前 8 世纪左右的古希腊荷马史诗,即《伊利亚特》和《奥德赛》这两大著名史诗,对后来诗歌的发展产生   了很大影响。

诗歌作为历史最久、流行最广的文学体裁,在中外文学史上产生了以难以计数的众多作品,形成了丰富多采的各种形式。因此,诗歌分类方法多种多样,可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   一般情况下,按照作品的性质和塑造形象的方式不同,可分为抒情诗和叙事诗;按照诗歌的历史发展和语言有无格律,又可分为格律诗和自由诗。

抒情诗,作为诗歌的一种,它通过直接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坦露诗人的内心世界, 来间接地反映社会生活。抒情诗并不追求人物的刻画和情节的描述,而是注重个人情思的抒发,即使诗中有一些关于生活现象和自然景物的描写,但诗人仍然是通过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来体现诗人自己的感受与情绪。如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鸟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叙事诗,作为诗歌的一种,它常常通过描述故事或塑造人物来间接反映诗人对生活的 认识、评价、愿望和理想。叙事诗通常不像抒情诗那样,直接抒发诗人自己的情感,而是将 叙事与抒情水乳交融地结合在一起,将诗人的主观感情熔化在写人叙事之事。如著名的北朝 民歌《木兰诗》,全诗叙述了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从木兰女扮男妆参军到屡建战功返乡, 在写人叙事中融汇入作者对木兰的敬佩赞誉之情,使这首长篇叙事诗具有了浓厚的抒情意味,   也使得木兰的形象千百年来深受广大群众的喜受。

格律诗,又称旧诗,是指按照一定的字句格式和音韵规律写出的诗歌作品。无论中国还是外国,格律诗都是古代形成的诗体。如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五绝、七绝、五律、七律等,   都是格律诗,每首诗的对仗、平仄、押韵等都有严格的规定,甚至每首诗的字数也有严格的限制。又如,欧洲古典诗中的十四行诗,莎士比亚就曾经写过 15 首十四行诗。

自由诗,又称新诗,因与格律诗相对而言,一般是指那些只求节奏和谐、押韵合辙的  诗歌作品,而在句式、行数、字数、音韵上没有严格固定的限制和要求。一般认为,美国 19 世纪诗人惠特曼是自由诗的创始者,他的代表作是诗集《草叶集》。“五四”前后,自由诗   开始在我国流行,郭沫若、胡适、刘半农等在此期间均有新诗问世。

诗歌的特征是通过诗人强烈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集中而概括地反映客观现实生活。在  诗歌中,社会生活往往需要通过诗人主观情感世界的折射才能反映出来。具体表现在:

(1)强烈的情感;(2)丰富的想象;(3)集中而概括地反映客观现实生活;(4)优  美的语言。

二、散文

散文也是文学的基本体裁之一,散文的含义和范围随着文学形态的发展演变,在各个历   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和内容。我国古代的散文范围很广泛,主要是指一种与韵文、骈文相   对立的文体,包括经、史、传等各种散体文章。随着文学的发展,散文后来被专门用作泛指   诗以外的一切文学体裁,包括杂文、传记、小说等都被容纳在里面。近现代的散文,则是从   狭义上来理解的,专指与诗歌、小说、剧本相并列一种文学体裁,这是“五四”以后盛行的   现代散文的含义。
 
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不受拘束的文学样式,能够迅速地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真实地   反映社会生活,选材范围广泛,表现手法多样,结构自由多样,以形散而神不散的艺术特长   来集中而凝练地体现主题思想。

散文的种类丰富多样,一般将其分为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和议论散文三大类。

抒情散文,注重在叙事写人时表现作者主观的感受与情绪,通过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  抒发作者微妙复杂的独特情感,将浓郁的思想感情融汇在动人的生活画面之中。

叙事散文,包括报告文学、特写、速写、传记文学、游记等,侧重在叙述人物、景物或   事件,尤其是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并且将作者的主观情感蕴藏在对于人物和事件的叙述   之中。

议论散文,主要是指杂文,将政论性和文学性结合在一起,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以及比喻、反语等手法,乃至幽默、讽刺等作为锐利的武器,通过精辟深刻的说理和妙趣横生的议论,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文学样式,具有以理服人的理论说服力和以情感人的艺术感染力。   作为议论性散文的杂文,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鲁迅的杂文更具有鲜明的政论性和强烈的战 斗性,以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成为现代杂文的典范。

    散文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自由灵活,表现在题材的广泛性,手法的多样性和风格的多样化。   散文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形散而神不散。顾名思义,散文由于其自由灵活的特点,在结构形式上显得比较“散”, 事实上,优秀的散文总是“形散而神不散”,具有深刻的意蕴和凝炼的主题。不论记人、叙事、说理、抒情,散文都要借生活中的事件与人物,抒发作者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这种蕴藏在作品之中的深刻思想意蕴,就是散文的“神”

三、小说

小说是一种以叙述故事、塑造人物形象为主的文学体裁,特点是在生活素材的基础上用  虚构的方式来再现生活,因此,人物、情节和环境是小说不可缺少的三个基本要素。

根据题材的不同,可分为神话小说、传奇小说、历史小说、志怪小说、言情小说、武侠  小说、社会小说、战争小说、爱情小说、惊险小说、科幻小说等等;

根据艺术结构和表现形式不同,又可分为话本小说、章回小说、日记体小说、书信体小  说、新体小说、现代派小说等等。

根据容量大小和篇幅长短,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和短篇小说三大类。

人物、情节和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文学是人学。人物在小说中是最基本的构成要素之  一,通过多个侧面和多种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也是小说最重要的特征。

情节是小说另一个基本的构成要素。一般地讲,情节对于所有叙事文艺作品都是必不可少的,但在不同种类和体裁的艺术作品中,情节的地位和作用是有所不同的。叙事诗虽有情节,但更注重抒情,因此情节比较单纯;叙事散文也有情节,但往往夹叙夹议,所以情节不需要完整;戏剧与电影都离不开情节,但由于篇幅与时间的限制,情节的设置必须相对集中,   不能够在错综复杂的情节中来刻画人物性格。相比之下,长篇小说的情节具有完整性、复杂
 
性和多样性。波澜起伏的情节不仅可以引人入胜,对读者产生强烈的感染力,还是展现人物性格,拓深作品主题的重要手段,生动而深刻的情节,成为小说审美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说的情节要求曲折生动,也要求真实感人。真实是小说情节赖以成立的根基,虚假的情节会使读者的审美情感受到极大的伤害,甚至当读者发现作品中其一处情节或某一处细节是凭空编造时,会顿时兴致大减。反之,只有入情入理的情节才会深深地吸引读者,使读者在赞叹之余去心悦诚服地接受小说家的思想意旨。

    环境同样是小说一个基本的构成要素。环境一般是指文艺作品中人物活动于其中的社会   环境和自然环境。任何一部小说,它所描述的情节和刻画的人物,都只能在一定的社会环境   和自然环境条件下存在,绝对不可能脱离环境而存在。因此,环境对于塑造人物和展现情节   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比起其他的文艺作品,小说的环境要求更加细致详尽、广阔   丰富。

第二节 语言艺术的审美特征

(1) 间接性与广阔性。文学运用语言来塑艺术形象,传达审美情感。由于文学语言必须通过读者的想象才能感受到艺术形象,因此,文学形象具有间接性。这种间接性既是   语言艺术的局限,也是语言艺术的特长和优势,因为它使得文学形象具有其他艺术无法相比   的广阔性。

文学形象的间接性,可以说是文学区别于其他一切艺术的重要特征之一。无论是建筑、实用工艺艺术,还是绘画、雕塑等造型艺术,以及音乐、舞蹈等表情艺术和戏剧等综合艺术,   都通过塑造艺术形象来直接作用于人们的感官,这些艺术形象不仅可以看到或听到,甚至有些还可以触摸到。唯有文学这门语言艺术所描绘的形象例外。在阅读作品的过程中,通过积极活跃的联想和想象,在自己的头脑中呈现出活生生的形象画面来,这就构成了语言艺术形象的间接性,因而人们把文学又称“想象的艺术”。文学形象虽然不能通过读者的感受器官来直接把握,但它通过语言的中介,激发读者的想象,同样可以使得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产生如临其境的审美效果,使文学形象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地呈现于读者的心灵。

文学天地的广阔性,同样来自语言媒介的特性。用语言来表现现实生活,具有广泛而深入的表现能力,几乎很少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有着最大的自由,具有极大的容量,真可以说是“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能够突破客观时间,实现时间和空间的自由延伸,   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广阔而复杂的社会生活。

其次,文学的广阔性更表现在它不仅能描绘外部世界,而且能够深入到人的内心世界,  直接揭示各种人物复杂的、丰富的精神世界。向人的内心世界的深处发展,无疑使文学的天地变得更加广阔,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艺术种类难以达到的。文学作品不仅可以通过描绘人物的音容笑貌、服饰风度、言行举止等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而且可能通过直接抒情或叙述的方法深入展示人物细腻复杂的感情。

(2) 情感性和思想性。任何文学作品都包含着作家的主观情感。文学的情感性越浓烈,越能感染读者,就越富有艺术魅力。抒情诗、抒情散文等情感类文学自然离不开情感性,   小说、报告文学、叙事诗等叙事类文学同样离不开情感性。 作为叙事类文学的小说和报告文学等,同样蕴藏着作家炽热的感情,只不过在这类作品中一般不常由作者出面来直接抒情,   而是往往将作者的主观情感深深蕴藏的文学形象之中,通过形象描绘来传达情感。文学由于
 
采用语言作为媒介,在表现人物的内心情感世界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正是由于文学作   品能够深入到人的精神世界,直接披露出人物最复杂、最丰富、最隐秘的情感,使得语言艺   术作品塑造的人物形象更加真实、更加深刻。

语言艺术的思想性在深度和广度上也远远超过了其它艺术形式。虽然所有文艺作品总会   在不同程度上表现作家、艺术家的审美意识和对生活的认识,从而具有一定的思想性,但在   各类艺术中,还是语言艺术的形象最富有深刻和思想性。语言艺术之所以具有这种优势和特   长,同样是与它采用语言作为媒介分不开的,因为只有语言才能直接表达人的思想,在直接   披露人的思想认识、评价判断方面具有最强的艺术表现力。

在文学作品中思想性和情感性二者的关系极为密切。从一定意义上讲,文学作品的思想性总是被情感所包裹并通过艺术形象表现出来的,只有将情感渗透在思想里的作品才能具有震撼心灵的艺术魅力,使读者在激动不已的同时去深入领会作品蕴藏的思想内涵。另一方面,   文学作品的情感性也离不开思想性,因为这种情感往往是在理性思想指导下成为具有特定爱憎情感的倾向性。所谓倾向性,其实就是作家的爱憎褒贬体现在文学作品中的思想艺术属性。   显然,文学作品中的思想性和情感性二者相互渗透、相互融会,成为一切文学作品所不可缺少的要素。

(3) 结构性与语言美。文学作品的结构与语言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它们不仅是构成文学作品的重要艺术手段,而且本身也具有审美价值。文学作品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就必须需要利用结构这个重要手段来完成。 对于文学作品来讲,结构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甚至直接关系到整个作品的成败得失。

《本章小结》

文学采用语言作为媒介和手段,从而与其他艺术在性质上产生了重大的区别。作为语言   艺术的文学,本身是一个艺术种类,它又可被分为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各种不同的体   裁或样式。

由于文学以语言作为媒介和手段,使得语言艺术形成了许多自身独具的审美特征,集中  体现在情感性与思想性、间接性与广阔性、结构性与语言美等几个方面。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1. 诗歌。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产生的时代上自西周初期 ( 公元前 11世纪) ,下至春秋中期 ( 公元前 6 世纪) ,最后于春秋时代汇编而成。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杰出诗人屈原,创作了古代最早的一篇长抒情诗《离骚》。前者成为我国现实主义诗歌   的源头,后者则开创了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先河。西方流传至今最早的文学作品,是诞生于   公元前 8 世纪左右的古希腊荷马史诗,即《伊利亚特》和《奥德赛》这两大著名史诗,对后来诗歌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按照性质和塑造形象的方式不同,可分为抒情诗和叙事诗;按照诗歌的历史发展和语言  有无格律,又可分为格律诗和自由诗。
 
抒情诗,通过直接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坦露诗人的内心世界,间接地反映社会生活。

叙事诗,通过描述故事或塑造人物来间接反映诗人对生活的认识、评价、愿望和理想。  叙事诗通常不像抒情诗那样,直接抒发诗人自己的情感,而是将叙事与抒情水乳交融地结合在一起,将诗人的主观感情熔化在写人叙事之事。

格律诗,又称旧诗,是指按照一定的字句格式和音韵规律写出的诗歌作品。无论中国还  是外国,格律诗都是古代形成的诗体。

自由诗,又称新诗,因与格律诗相对而言,一般是指那些只求节奏和谐、押韵合辙的诗  歌作品,而在句式、行数、字数、音韵上没有严格固定的限制和要求。一般认为,美国 19 世纪诗人惠特曼是自由诗的创始者,他的代表作是诗集《草叶集》。

2. 散文。散文的种类丰富多样,一般将其分为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和议论散文三大类。散文的重要特征是形散而神不散。
3. 小说。

人物、情节和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文学是人学。人物在小说中是最基本的构成要素之   一,通过多个侧面和多种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也是小说最重要的特征。情节是小说另一个基   本的构成要素。环境同样是小说一个基本的构成要素。环境一般是指文艺作品中人物活动于   其中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4. 语言艺术的审美特征。

(1) 间接性与广阔性。

(2) 情感性和思想性。

(3) 结构性与语言美。

*本章的重要概念

1. 诗歌

2. 抒情诗

3. 叙事诗

4. 格律诗

5. 自由诗

6. 散文
 
7. 抒情散文

8. 叙事散文

9. 议论散文

10. 小说

11. 人物

12. 情节

13. 环境

14. 间接性

15. 广阔性

16. 情感性

17. 思想性

18. 结构性

*本章的“思考与练习” 一、填空题:
1、诗歌根据其性质,可以分为 两大类。

2、《老人与海》是美国著名作家 的代表性作品。

3、《二泉映月》是一首 独奏曲。

4、俄国文学大师列夫.托尔斯泰最重要的代表作 ,取材于俄国 19 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现实生活。

5、文艺的社会功能方面,著名理论家 提出了“净化说”。二、选择题:
1、著名小数《威尼斯商人》是英国家作家 的作品。

A 维吉尔 B 小仲马 C 莎士比亚 D 艾略特

2、人物、情节和环境是 的三要素。
 
A 诗歌 B 散文 C 小说 D 综合

3、北朝民歌《木兰诗》是一首

A 散文 B 抒情诗 C 叙事诗 D 五言绝句三、主观题:
(1) 语言艺术的主要体裁是什么?

(2) 怎样理解语言艺术的主要审美特征。

(3) 说出诗歌的分类方法。

(4) 散文的重要特征主要是什么?

(5) 小说的“三要素”的内涵是什么?

* “思考与练习”解题思路一、填空题:
1、 叙述诗和抒情诗。 2、海明威 3、二胡  4、《安娜�卡列尼娜》 5、亚里士多德二、选择题:1、C 2、C、3、C
三、主观题:(1)文学采用语言作为媒介和手段,从而与其他艺术在性质上产生了重大的区别。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学,本身是一个艺术种类,它又可被分为诗歌、散文、小说、剧本   等各种不同的体裁或样式。

(2) 由于文学以语言作为媒介和手段,使得语言艺术形成了许多自身独具的审美特征,集中体现在情感性与思想性、间接性与广阔性、结构性与语言美等几个方面。

(3) 诗歌分类方法多种多样,可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一般情况下,按照作品的性质和塑造形象的方式不同,可分为抒情诗和叙事诗;按照诗歌的历史发展和语言有无格律,又   可分为格律诗和自由诗。

(4) 一方面是自由灵活,另一方面体现在形散而神不散。

(5) 主要包括人物、情节和环境。



*本章中的重要作品和剧目

1. 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
 
2. 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一篇长抒情诗《离骚》(屈原)。

3. 古希腊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

4. 美国 19 世纪诗人惠特曼代表作是诗集《草叶集》。

5. 郭沫若抒情长诗《凤凰涅磐》。

6. 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老人与海》。


 

下编 艺术系统第十章 艺术创作
*本章内容概要

第一节 艺术创作主体---艺术家

关于艺术创作的主体---艺术家,应从以下三方面理解: 一、 艺术家是艺术生产的创造者
艺术家是专门从事艺术生产的创造者的总称。艺术家应当具备艺术的天赋和艺术的才能,
掌握专门的艺术技能和技巧,具有丰富的情感和艺术的修养,通过自己的创造性劳动来满足   人们特殊的精神需要即审美需要。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艺术生产既不同于其它形式的   精神生产,更不同于人类的物质生产,具有自己独具的规律和特征。

第一,艺术家内部有多种多样的职业和分工。由于艺术生产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点,   使得在艺术家这一总称下,又有许多各自不同的艺术分工。艺术家既包括以集体劳动方式进行创作的文学作家、雕塑家、画家等,也包括以集体劳动方式进行创作的戏剧艺术和影视艺术的编剧、导演、演员、美工等等。在戏剧、电影、电视、舞剧、交响乐等这样一些集体创作的艺术形式中,整个作品的艺术形象是由许多艺术家们组成的创作集体完成的。

第二,真正的艺术家往往具有为艺术而献身的精神。由于艺术生产是一种自由自觉的精神生产,真正的艺术家绝不把艺术作为谋生或获取名利的手段,而是看作自己毕生的事业和追求,并为之奉献自己的全部心血和生命。司马迁遭受酷刑后发愤著书,写出了将历史的科学性和文学的优美性巧妙结合在一起的巨著《史记》,在中国文学史上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被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曹雪芹晚年在“举家食粥酒常赊”、“卖画钱来付酒家”的贫困清苦的生活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才完成了《石头记》 ( 即
《红楼梦》) 的创作,正如曹雪芹自己所讲:“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社会责任感和对艺术执着的爱,在艺术创作活动中往往转化成为强烈真挚的感情,成为艺术家进行创作的内在动力,从这种意义上完全可以讲,一切伟大的作品都是艺术家的呕心沥血之作。


    第三,艺术家具有敏锐的感受、丰富的情感和生动的想象能力。由于艺术生产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它的突出特点是把艺术家强烈的主观因素渗透到艺术创作之中,并且“物化”   为艺术作品和艺术形象,因此,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中占有核心地位,艺术家的内在精神世界显得尤其重要和突出。艺术家自身的感受、情感、思想、心境、愿望、志趣等因素,对艺术创作活动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正因为如此,艺术家必须具有超出常人的敏锐感受力,异于常人的丰富情感,强于常人的艺术想象力。艺术家应当具有特别敏锐的观察、体验与感觉
 
生活的能力,并且将自己强烈的情感和逼真的想象力融汇入艺术作品中,才能创作出有血有   肉、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

    第四,艺术家具有卓越的创造能力和鲜明的创作个性,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一样,都离不开创新。离开了创新,科学技术就不能发展;离开了创新,文学艺术就失去了生命。相比之下,精神生产比物质生产需要更多的创造性。尤其是艺术生产比起其它精神生产来,更需要艺术家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创作个性“物化”在自己的艺术作品或艺术形象之中。从本质上来讲,艺术独特性是艺术生产的一个重要特征。艺术创作是人类一种高级的、特殊的、复杂的精神生产活动。艺术的生命就在于创造和创新。没有创造,   没有创新,就没有艺术。这就意味着艺术家必须不断地超越前人,超越同时代人,以及不断地超越自己。

    第五,艺术家必须具有专门的艺术技能,熟悉并掌握某一具体艺术种类的艺术语言和专   业技巧。由于艺术生产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它与物质生产也有某些相似之处,这就是通   过劳动创造出“产品”来。对于艺术生产来讲,就是要创造出艺术作品或艺术形象,这就要   求艺术家应当具有艺术表现的技巧和艺术传达的能力。

二、艺术家与社会生活

作为艺术创作的主体,艺术家与社会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任何艺术作品都是艺术 家对于社会生活的能动反映和艺术创造的产物。艺术创作从主客体两方面来看,都与社会生 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从创作客体来讲,社会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和基础,艺术创作不能离 开客观现实社会生活;从创作主体来讲,艺术家总是属于一定的时代、民族和阶级,艺术创 作归根结底受着一定社会生活方式的制约,也与艺术家本人的生活实践与生活经历密不可分。   显然,从这两个方面来讲,艺术家在从事艺术创作时,都与社会生活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一方面,社会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和基础,因而,艺术家对社会生活的观察和体验就   显得十分重要,历代艺术家们在这方面都有着许多深切的感受和体会。对于社会生活的这种   观察和体验,作为进行二度创作的表演艺术家们来说,也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已故著名电   影演员金山曾经把电影表演艺术归纳为三个原则,即:思想、生活与技巧。


艺术家对社会生活的这种观察与感受又分为直接体验与间接体验两种情况。

直接体验,是指艺术家在生活中亲身的所见、所闻、所感、所遇,这些亲身经历往往成   为艺术家创作的原料,往往激发起艺术家的创作欲望,激发起艺术家生动的想象和丰富的情   感。

间接体验,是指艺术家从他人的言谈和著作中所吸取的生活经验,这些间接的生活体验常常可以扩大艺术家的视野,拓展艺术家的生活积累,诱发艺术家的创作灵感。一般来讲, 在艺术家与社会生活的关系中,直接体验是基本的,是艺术创作的基础;间接体验是必要的,   是艺术创作的补充。

另一方面,艺术家本人作为创作主体,总是属于一定的民族和时代,他与社会生活有着千丝 万缕的联系。因此,艺术家在进行艺术创作时,不仅需要从社会生活中汲取创作的素材和灵   感,而且要对社会生活作出判断和评价,自觉或不自觉地表明自己的倾向和态度,从主观方   面也折射和体现出社会生活的影响来。

一方面,社会生活作为艺术创作客体,为艺术家提供了创作的素材和灵感。另一方  面,社会生活又对艺术家的思想情感和创作风格产生深刻的影响。在主客体这两个方面,艺   术家都与社会生活结下了不解之缘。

三、艺术家的艺术才能与文化修养

艺术才能,是指艺术家创造艺术形象的能力,它是先天禀赋和后天训练培养相融合而形   成的艺术创造力。无庸讳言,许多杰出的艺术家常常具有超出普通人的艺术天才,具有艺术   的天赋和才能。

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除了需要艺术家具有一定的技艺和艺术才能外,还需要艺术家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艺术家的文化修养包括深刻的思想修养,深厚的艺术修养,   以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多方面的广博知识。
 
艺术家的文化修养,同艺术才能的培养一样,同样需要长期勤奋的学习和实践。达�芬   奇之所以在绘画艺术中取得这样巨大的成就,除了优越的艺术天赋、刻苦的技巧训练外,同   他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也有很大的关系。

第二节 艺术创作过程

艺术创作过程可以分为艺术体验活动、艺术构思活动和艺术传达活动三方面或三个
阶段。

一、艺术体验活动

艺术体验活动可以说是艺术创作准备阶段,它可能是一个相当长期的过程。

所谓艺术体验是指一种活跃的、丰富的、深刻的内心活动,它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情绪,把 艺术家长期对于生活的感受、观察和思考,形成艺术创作的基础和前提,乃至萌发不可遏制的创作欲望。对于作为创作主体的艺术家来讲,早在他感受、观察、思考、体验生活时,就已   经开始了创作的准备阶段或酝酿工作。这种准备或酝酿的过程可能是自觉的,也可能是不自觉的,可能是有意的,也可能是无意的,可能时间较短,也可能有相当长的时间。艺术体验是艺术创作的起始阶段,也是艺术创作的基础。艺术体验首先需要艺术家仔细地观察生活, 深切地感受生活,认真地思考生活,与此同时,艺术体验更需要艺术家以自己的全部身心去拥抱生活,需要艺术家饱含情感的切身体验。这种饱含艺术家情感的切身体验,就是刘勰所讲的“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就是杜甫所讲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调动艺术家的全部感觉。

深切的生活体验和丰富的感性积累,不仅为艺术创作奠定了雄厚坚实的基础,而且常常   成为艺术家从事艺术创造内在的心理动力或诱因,成为一种重要的创作动机。艺术家在观察   生活、思考生活、体验生活的过程中,必然有大量的所见、所闻、所知、所感,在脑海里积   贮得越来越多,一旦这种体验积累升华到不吐不快的程度,艺术家的创作激情就会像开闸的   洪水一样喷涌而出,一发而不可收。


二、艺术构思活动

艺术构思是一种十分复杂的精神活动,也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它是艺术家在深入观察 、思考和体验生活的基础上,加以选择、加工、提炼、组合,融汇了艺术家的想象、情感等多种心理因素,形成了主体和客体统一、现象与本质统一、感性与理性统一的审美意象。艺术   构思就是在艺术家头脑中形成主客体统一的审美意象,而以后的艺术传达活动则是把这种审美意象通过艺术媒介或艺术语言,物态化为可供其他人欣赏的艺术形象。

想象在艺术构思活动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因为想象具有在原来生活的基础上创造新 形象的能力。艺术家们可以凭藉想象创造出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的艺术世界,创造出艺术家   未曾亲身经历过的事件和未曾亲身接触过的人物,为艺术家们开拓了无限广阔的思维空间,   能够“精鹜八极,心游万仞”地去进行构思。

在艺术构思活动中,除了“想象”以外,“情感”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心理因素,贯穿   于艺术创作的始终。如果说想象是艺术构思的核心,那么情感就是艺术构思的动力。在艺术   构思活动中,尽管有感知、理解、联想、想象等多种心理因素,但它们都是在情感的渗透和   影响下发挥作用的,只有在艺术家炽烈的浇灌下,才能形成审美意象,完成艺术构思。

三、 艺术传达活动

艺术创作的最终成果是艺术作品。艺术家的艺术体验和艺术构思,必须通过各种艺术媒   介和艺术语言才能形成艺术作品。因此,艺术传达活动在艺术创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离开   了艺术传达,再好的体验与构思也得不到表现,无法让其他人欣赏,只能仍然停留在艺术家
 
的头脑之中。艺术传达活动作为创作过程的最后一个阶段,它是指艺术家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和 艺术媒介,运用艺术技巧和艺术手法,将自己在艺术构思活动中形成的审美意象物态化,成为   可供其他人欣赏的艺术作品和艺术形象。艺术传达活动作为一种艺术生产的实践活动,离不开一定的物质材料,如绘画需要纸、笔、墨,雕塑需要大理石、青铜,才能使审美意象物态化,成为客观存在的艺术品。与此同时,艺术传达活动更离不开一定的艺术媒介或艺术语言,如绘画语言包括色彩、线条,音乐语言包括节奏、旋律,电影语言包括画面、声音、蒙太奇等等。由于各门艺术所采用的物质材料和艺术媒介都各不相同,因此,各门艺术的艺术传达方式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形成自己特殊的制作方法和表现手法,使得艺术技巧和手法在艺术传达中具有格外重要的意义。艺术传达又不仅仅是一个技巧问题,艺术传达更需要艺术家调动自己的联想、想象、情感等多种心理功能,融入创作的生命和心灵,寻找到独特的艺术传达方式,才能创作出可以放置于世界艺术宝库的作品来。艺术传达活动与艺术体验和艺术构思相互渗透、密不可分。

第三节 关于艺术创作心理

(1) 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灵感思维。形象思维是人类能动地认识和反映世界的基本形式之一,也是艺术创作的主要思维方式。通过抽象思维同形象思维的比较,我们可以更清   楚地看出它们二者各自的特点。抽象思维是运用一定的概念来进行判断、推理和论证的一种   思维形式。而形象思维则是运用一定的形象来感知、把握和认识事物,也就是通过具体、感   性的形象来达到对事物本质规律认识的一种思维形式。

形象思维的特点:

第一,形象思维过程始终不能离开感性形象。如同抽象思维始终离不开概念一样,形象  思维的特点是自始至终离不开具体可感的形象,总是运用形象来进行思维。

第二,形象思维过程不依靠逻辑推理,而是始终依靠想象、情感等多种心理功能。尤其  是想象和联想成为形象思维的主要活动方式,情感对形象思维也具有特殊的作用。

第三,形象思维具有整体性的特点。如果说抽象思维侧重于分析,那么形象思维更侧重   于综合。形象思维更加强调从整体上去把握事物,通过事物的整体形象来把握其内在的本质   和规律。

艺术创作的全过程始终依赖想象、情感等多种心理功能,因而艺术创作的主要思维方式只能是形象思维。艺术家的思维方式,主要是形象思维,它离不开艺术家生动的想象和丰富的情感,通过艺术家积极能动的创造活动,发掘出蕴藏在事物中的“美”。在艺术创作中,   想象是核心,情感是动力,离开了想象和情感,就没有艺术。

艺术创作始终具有整体性的特点,这也是形象思维的一个基本特点。抽象思维侧重于分析。如传统哲学把人的认识和心理分为知、情、意三大部分,分别由哲学、美学、伦理学来进行研究。而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却总是把生活当成完整的画面,把人物当成完整的形象来进行思维。在艺术创作中,这种整体性是非常重要的,为了保持一个艺术作品的整体性,   作家可以忍痛割爱,删去某些或许够得上精彩的情节和细节。
 
艺术创作是人类高级的、复杂的审美创造活动,远远不是那么简单和单纯。艺术创作是  以形象思维为主,但同时也离不开抽象思维和灵感思维。

抽象思维是指运用概念来进行判断、推理和论证的一种思维形式。抽象思维主要应用于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领域,侧重于理论研究与逻辑推理。但是,如同科学研究中抽象思维常有形象思维伴随一样,在艺术创作与欣赏中形象思维也常有抽象思维的伴随。在艺术构思与创造的过程,诸如作品体裁的选择、主题的提炼、结构的安排、人物性格的设计、表现手法的选择等等,或多或少都离不开抽象思维活动。文学作品需要通过语言来描述形象, 更需要准确地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如王安石把“春风又到江南岸”改为“春又绿江南岸”,贾岛把“僧推月下门”改为“僧敲月下门”,一字之动,反映出作家在艺术创作中对每个字含义的反复推敲。

所谓灵感思维,是指在创造活动中,人的大脑皮质高度兴奋时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和   思维形式,它是在一定抽象思维或形象思维的基础上,突如其来地产生出新概念或新意象的   顿悟式思维形式。在科学、艺术等创造性活动中,都客观存在着这种灵感思维。

总之,在艺术创作活动中,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灵感思维构成了十分复杂的辩证关系,   它们彼此渗透、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艺术思维。艺术思维中,形象思维是主体,但抽象思维和灵感思维也在积极发挥作用。

(2) 意识与无意识。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它必然是艺术家有目的、有  意识的一种创造性活动。因此,对于艺术创作中意识的作用,得到普遍的承认。但是,对于   艺术创作中有没有无意识的作用,就存在着截然不同的相反意见了。所谓无意识,或者潜意识 和下意识,是相对于意识而言的。在普通心理学中,无意识指人的不知不觉、没有意识的心理   活动。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心理学中,无意识主要是指人的原始冲动和各种本能、欲望, 特别是性的欲望。弗洛伊德把人的心理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三个部分,认为无意识就   是现实中得不到满足的本能冲动和欲望,被意识所压抑着,只能在暗中活动。弗洛伊德把人   的全部精神活动比作大海中的一座冰山,意识如同浮在水面上的部分只是整座冰山的一小部   分,无意识犹如藏在水下的大部分冰山,占有主要的地位,科学、宗教、艺术等活动都受到   无意识的支配和影响。

对于艺术创作中无意识的地位和作用,有两种截然相反的意见。一种是完全否定艺术创作心理中无意识的存在,另一种如弗洛伊德则过分夸大无意识的作用,甚至用白日梦来解释艺术创作活动,这显然是无法接受的。事实上,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后来也受到许多批评,   他的学生荣格就修正了他关于无意识是被压抑的性欲观点,扩大了无意识的内涵,并将其区分为个体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

从总体上看,艺术创作无疑是艺术家有目的、有意识的创造活动,意识在艺术创作中起着 主要和支配的作用。然而,在艺术创作中又确实存在着一些无意识或下意识的活动,这种  无意识或下意识常常成为激发顿悟、灵感的契机,也常常成为表演艺术二度创作的最佳瞬间。   事实上,无意识或下意识并不神秘,它其实也是人的一种正常心理活动。意识与无意识之间构成了一种辩证的关系。艺术创作是人的一种高级、复杂的创造活动,为什么有时在“梦” 和“醉”的情况下,艺术家能突然获得创作灵感呢?这就是由于在这种情况下,艺术家的大脑皮层暂时从紧张的创作状态中得到放松,在无意识或下意识的状态下,突破了常规思维的局限和束缚,在无意识向显意识的转化过程中,以异于平时的方式冲破了原来的框架,获得
 
了创造性的飞跃,顿悟或灵感不期而至。事实上,正如我们前面讲到的,这种灵感并不是从   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神的赐予,而是艺术家长期艰苦艺术构思过程的瞬间爆发。显然,在   无意识中渗透着意识,在感性中交织着理性,在灵感中凝聚着艺术家孜孜不倦的追求和长期   的潜心苦思。

第四节 关于“艺术风格”、“艺术流派”、“艺术思潮”

(1) 艺术风格。艺术风格是指艺术家在创作总体上表现出来的独特创作个性与鲜明的艺术 特色。事实上,艺术风格是非常复杂的,它既与艺术家主观方面的特点有关,也与题材的客   观方面的特点分不开,它涉及到艺术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各个层面,更是从艺术作品的整体上   呈现出来。

首先,关于艺术风格多样性的形成。艺术风格最鲜明的一个特点,就是它的多样性。任何一个艺术门类,我们都可以从中发现多种多样的艺术风格;任何一位出色的艺术家,我   们都可以发现他 (她) 与众不同、具有个性的艺术风格。艺术风格多样性的形成,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艺术风格的多样性,首先来自艺术家独特的创作个性。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必然要在艺术作品上留下艺术家个人的印记。艺术家作为艺术生产的创作主体,   他的性格、气质、禀赋、才能、心理等各方面的种种特点,都很自然地会投射和熔铸到他所创作的艺术品之中,通过创造性劳动使主体对象化到精神产品之中。

    第二,艺术风格的形成更离不开艺术家独特的人生道路、生活环境、阅历修养和艺术追求。 正因为如此,艺术在创作过程中,从题材的选择到主题的提炼,从艺术结构到艺术语言,都体现出鲜明的创作个性。也正因为如此,艺术家从艺术体验到艺术构思,直到艺术传达和表现,始终具有自己独特的审美体验、构思方式和表现角度,从而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

第三,艺术风格的多样性,还来自审美需求的多样化。由于欣赏主体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层 次、文化层次,属于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区,造成审美需要的千差万别,反过来刺激和 推动着形成不同的艺术风格。

艺术风格的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艺术风格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它常常具有鲜明的   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中外艺术史上,我们可以看到,每个民族的艺术总是具有某些共同的   特征,形成艺术的民族风格;每个时代的艺术也常常具有某些相似之处,形成艺术的时代风   格。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民族风格或时代风格,体现出艺术风格的一致性,它与艺术风格   的多样性一道,共同形成了辩证统一的关系,使艺术风格既有多样性,又有一致性。艺术风   格的多样性与一致性,往往互相联系、互相渗透,呈现出十分复杂的现象,需要我们认真区   别。

艺术风格的民族特色,是由本民族的地理环境、社会状况、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等多种   因素决定的,体现出本民族的审美理想和审美需要,但归根结底还是根源于本民族的社会基   础与经济生活。正是由于艺术风格既有多样性,又有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使得中外艺术的   宝库琳琅满目,目不暇给,奇葩异卉,随处可见,多种多样,异彩纷呈。

(2) 艺术流派。是指在中外艺术一定历史时期里,由一批思想倾向、美学主张、创作方法和表现风格方面相似或相近的艺术家们所形成的艺术派别。这些艺术派别的形成有时是   自觉的,有一定的组织形式或共同宣言;有时是不自觉的,仅仅因为创作风格类型的相近而   组合在一起。这些艺术派别有的局限于一种艺术门类或体裁,有的则包括不同艺术门类或体   裁的艺术家。艺术流派有以下三种类型:

一种是由一批具有相同艺术主张的艺术家们自觉结合而形成的艺术流派。他们或者有一   定的组织和名称,或者有共同的艺术宣言,甚至与其它艺术流派展开论争,以宣传自己的艺   术主张。

另一种是由一批艺术风格相近或相似的艺术家们,不自觉而形成的艺术流派。这些艺术   派别一般没有固一的组织或纲领,也没有共同的艺术宣言。这些艺术流派的形成也有多种多   样的原因。有的是由于某一地区集中了一批艺术风格相近似的艺术家,因而自然而然地形成   了某一艺术流派。

    再一种是艺术家们本身并没有形成流派的计划或意愿,甚至自己并不意识到属于某一流派, 只是由于艺术风格的相似或相近,被后世人们在艺术鉴赏或艺术批评中,将其归纳为特定的流派。 

(3) 艺术思潮。指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特别是在一定的社会思潮和学术思潮的影响下,艺术领域所发生的具有广泛影响的思想潮流和创作倾向。艺术思潮与艺术流派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又存在着明显的区别。一般来讲,艺术风格是创作主体独特个性的表现,   艺术流派则是风格相近或相似的创作主体的群体化,而艺术思潮却是倡导某种文艺思想的几个或多个艺术流派所形成的一种艺术潮流。



《本章小结》

艺术家是艺术生产的创造者,艺术家至少具有五个方面的特点。 作为艺术创作的主体,艺术家与社会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艺术家应当具有艺术才能与文化修养。

艺术创作过程大致可分为艺术体验、艺术构思、艺术传达这样三个阶段。

艺术创作心理中,以意识活动为主,但也有无意识活动;既以形象思维为主,又离不开  抽象思维和灵感思维,使得艺术创作心理蕴藏着多种心理因素。

艺术风格是指艺术家在创作总体上表现出来的独特的创作个性与鲜明的艺术特色。艺术   流派则是指创作方法和表现风格方面相似或相近的艺术家们所形成的艺术派别。几个或多个   艺术流派则形成了艺术思潮。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1.艺术创作的主体——艺术家:

(1) 艺术家是艺术生产的创造者。

第一,艺术家内部有多种多样的职业和分工。

第二,真正的艺术家往往具有为艺术而献身的精神。

第三,艺术家具有敏锐的感受、丰富的情感和生动的想象能力。

第四,艺术家具有卓越的创造能力和鲜明的创作个性,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

第五,艺术家必须具有专门的艺术技能,熟悉并掌握某一具体艺术种类的艺术语言和专  业技巧。

(2) 艺术家与社会生活。艺术家对社会生活的这种观察与感受又分为直接体验与间接体验两种情况。直接体验,是指艺术家在生活中亲身的所见、所闻、所感、所遇,这些亲身经历往往成为艺术家创作的原料,往往激发起艺术家的创作欲望,激发起艺术家生动的想象和丰富的情感。间接体验,是指艺术家从他人的言谈和著作中所吸取的生活经验,这些间接的生活体验常常可以扩大艺术家的视野,拓展艺术家的生活积累,诱发艺术家的创作灵感。

(3) 艺术家的艺术才能与文化修养。艺术才能,是指艺术家创造艺术形象的能力,它  是先天禀赋和后天训练培养相融合而形成的艺术创造力。 文化修养,同艺术才能的培养一样,同样需要长期勤奋的学习和实践。

艺术创作过程的三个阶段。

(1) 艺术体验活动。

所谓艺术体验是指一种活跃的、丰富的、深刻的内心活动,它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情绪,  把艺术家长期对于生活的感受、观察和思考,形成艺术创作的基础和前提,乃至萌发不可遏制的创作欲望。
 
(2) 艺术构思活动。

(3) 艺术传达活动。关于艺术创作心理:
(1) 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灵感思维。形象思维是人类能动地认识和反映世界的基本形式之一,也是艺术创作的主要思维方式。抽象思维是运用一定的概念来进行判断、推理和   论证的一种思维形式。

形象思维的特点:

第一,形象思维过程始终不能离开感性形象。

第二,形象思维过程不依靠逻辑推理,而是始终依靠想象、情感等多种心理功能。  第三,形象思维具有整体性的特点。
抽象思维是指运用概念来进行判断、推理和论证的一种思维形式。

灵感思维,是指在创造活动中,人的大脑皮质高度兴奋时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和思维   形式,它是在一定抽象思维或形象思维的基础上,突如其来地产生出新概念或新意象的顿悟   式思维形式。

(2) 意识与无意识。

无意识,或者潜意识和下意识,是相对于意识而言的。在普通心理学中,无意识指人的  不知不觉、没有意识的心理活动。 。

关于“艺术风格”、“艺术流派”、“艺术思潮”:

(1) 艺术风格。

首先,关于艺术风格多样性的形成。

第一,艺术风格的多样性,首先来自艺术家独特的创作个性。

第二,艺术风格的形成更离不开艺术家独特的人生道路、生活环境、阅历修养和艺术追
求。

第三,艺术风格的多样性,还来自审美需求的多样化。

(2) 艺术流派。是指在中外艺术一定历史时期里,由一批思想倾向、美学主张、创作  方法和表现风格方面相似或相近的艺术家们所形成的艺术派别。
 
(3) 艺术思潮。指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特别是在一定的社会思潮和学术思潮的影  响下,艺术领域所发生的具有广泛影响的思想潮流和创作倾向。

*本章的重要概念

1. 艺术创作主体——艺术家

2. 艺术创作过程

3. 形象思维

4. 抽象思维

5. 灵感思维

6. 艺术风格

7. 艺术流派

8. 艺术思潮

*本章的“思考与练习” 一、填空题:
1、贯穿艺术史始终的两大主流创造方法是

2、艺术中审美效应的三个阶段分别是:

3、 是指艺术家在创作总体上表现出来的独特创作个性与鲜明的艺术特色。

4、灵感的特征可以包括 性、 性和 性等三个方面。

5、法国艺术理论家泰纳提出决定艺术创作的“三因素”说,即 和种族二、主观题:(1)艺术家作为艺术创作的主体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2) 如何理解艺术创作的过程的几个阶段?

(3) 解释艺术创作心理。

(4) 简要阐释艺术风格、艺术流派和艺术思潮。

(5) 如何理解形象思维的三个特点。

(6) 什么叫无意识?
 
(7) 艺术风格多样性的原因是什么?

(8) 艺术流派形成的三种类型是什么?

(9) 后现代主义与现代主义的比较。

《“思考与练习”解题思路》

一、填空题:1、现实主义、浪漫主义 2、共鸣、净化、领悟。3、艺术风格 4、突发、超常、易逝 5、时代、环境。

二、主观题:(1)艺术家是艺术生产的创造者,艺术家至少具有五个方面的特点。作为艺术创作的主体,艺术家与社会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艺术家应当具有艺术才能与文化修   养。

(2) 艺术创作过程大致可分为艺术体验、艺术构思、艺术传达这样三个阶段。

(3) 艺术创作心理中,以意识活动为主,但也有无意识活动;既以形象思维为主,又  离不开抽象思维和灵感思维,使得艺术创作心理蕴藏着多种心理因素。

(4) 艺术风格是指艺术家在创作总体上表现出来的独特的创作个性与鲜明的艺术特色。艺术流派则是指创作方法和表现风格方面相似或相近的艺术家们所形成的艺术派别。几个或多个艺术流派则形成了艺术思潮。

(5)-(9)的解答请同学们参考本书有关部分自己思考、归纳。


















联系我们

地址:广州市海珠区广州大道南351号
联系电话:020-34114961 020-34114796 020-34113759

官网微信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
公众号:“广州中南财经培训学校”
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