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普通专升本

首页>> 广东省普通专升本>> 复习资料 复习资料

广东省普通专升本2021管理学重点笔记1

发布时间:2022-09-22    浏览次数: 0

 

广东省 2021 年普通专升本招生统考课《管理学》考试说明

、必修范围

一、总论

(一)管理与管理学

管理的定义、性质和职能;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及特性;管理者的角色和技能。

(二)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中外早期管理思想;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管理理论;现代管理理论。

(三)管理道德与企业社会责任

管理与伦理道德;几种相关的道德观;道德管理的特征和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改善企业道德行为的   途径;企业的社会责任。

(四)全球化与管理

全球化内涵;全球化与管理者;全球化与管理职能。

(五)互联网时代的管理

互联网的特征和趋势;互联网时代管理学面临的挑战;互联网的转型之路。  二、决策与计划

(一)决策与决策方法

决策与决策理论;决策的分类;决策的过程;决策的影响因素;决策方法。

(二)计划与计划工作

计划的概念及其性质;计划的类型;计划编制过程。

(三)战略性计划与计划实施

战略环境分析;战略的类型;战略的制定方法;计划的组织实施。  三、组织

(一)组织设计

组织与组织设计;组织的部门化;组织的层级化;组织结构的典型形式。

(二)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概述;人力资源计划;员工的招聘与解聘;员工的培训;绩效评估。

(三)组织变革与组织文化

组织变革的一般规律;管理组织变革;组织文化及其发展。四、领导

(一)领导概论

领导的内涵;领导风格类型;领导理论。

(二)激励

激励原理;激励的需要理论;激励的过程理论;激励实务。

(三)沟通

沟通的原理;组织沟通;沟通管理;组织冲突与谈判。五、控制

(一)控制与控制过程

控制的内涵;控制过程;有效控制;危机与管理控制。

(二)控制方法

预算控制;生产控制;财务控制方法;综合控制方法。

 

、参考书目

1、周三多主编:《管理学》(第五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年。

2、蔡茂生、黄秋文主编:《管理学基础》(第二版),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年。


 

 

 

 

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及特性

第一部分、总论

(一)管理与管理学


管理学是系统研究管理活动及其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其研究对象包括:管理职能、管理原理、   管理原则、管理方法、管理制度。

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不精确性的、应用性的学科。

管理的定义

1、福莱特对管理的经典定义:通过其他人来完成工作的艺术,强调了管理的实践性。

2、罗宾斯和库尔塔:和其他人一起并且通过其他人来有效地完成工作的过程,把管理视作过程,   强调了人的因素以及管理的双重目标——既要完成工作,又要讲究效率。

3、周三多教材对管理的定义——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 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五个理解要点:

管理的载体——组织。

管理的本质——合理分配和协调各种资源的过程。

管理的对象——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一切可调用的资源。人是最重要的资源。  管理的职能活动——包括信息、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

管理的目的——实现既定的目标。

管理的性质

1、管理二重性(管理二重性的思想最早来自于马克思)

管理是对人们共同劳动的合理组织和协调,具有与生产力相联系的自然属性

管理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进行,具有与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相联系的社会属性

2、管理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管理的科学性:管理有一定规律可循,这些规律具有客观性;管理学为管理工作提供了指导性理论、   原则、方法和技术。

管理的艺术性:在实践中,除了灵活运用管理理论,还要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实践经验来解决管理问题。

管理的职能及其相互关系

20 世纪初,法国工业家法约尔《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认为管理的职能有五种: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美国的孔茨和奥唐内尔: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导和控制。当今大多数教科书的划分: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周三多教材定义管理五大职能——决策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决策职能:通过方案的产生和选择以及通过计划的制定表现出来;

组织职能:通过组织结构的设计和人员的配备表现出来; 领导职能:通过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表现出来;

控制职能:通过对偏差的识别和纠正表现出来;

创新职能:通过组织提供的服务或产品的更新和完善以及其他管理职能的变革和改进来表现其存在。   五大职能之间的相互关系:

决策与计划

组织、领导、控制



 

 

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决策和计划是其他管理职能的依据。

组织、领导和控制旨在保证决策的顺利实施。

创新是各项管理职能的灵魂和生命。创新贯穿于各种管理职能和各个组织层次之中。

管理者的角色(明茨伯格,分三大类,共十种角色)

(一)人际角色

(归因于管理者的正式权力)

(二)信息角色

(三)决策角色

代表人

监督人

企业家

领导者

传播者

冲突管理者

联系者

发言人

资源分配者

 

 

谈判者

代表人角色:参加社会活动,如出席社区集会或宴请重要客户等。

监督人角色:监督的目的是获取有用的信息以助于管理者识别潜在的机会和威胁。  传播者角色:把监督获取的大量信息分配出去,传递给有关员工。

发言人角色:管理者必须把信息传递给外界,如向董事和股东说明组织的财务状况和战略方向。   企业家角色:对发现的机会进行投资,如开发新产品或提供新服务等。

冲突管理者角色:同不合作的供应商进行谈判也是冲突管理者角色的内容。

 

管理者的技能(罗伯卡卡茨)

 

 

 

技术技能:管理者掌握和熟悉特定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技术技能对于基层   管理最重要。

人际技能: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人际技能对于各种层次的管理的重要性大体相

同。

概念技能:产生新想法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思维能力。概念技能对于高层管理最重要。

 

(二)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中外早期管理思想代表(管理理论的萌芽)

1、中国:《孙子兵法》(关于决策)、《周礼》(关于组织机构设计)、孙膑运用运筹学和对策论的思想帮助田忌赢了赛马。

2、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观点和经济人观点。

分工观点:认为分工是增进劳动生产力的重要因素。分工可以:a 使劳动者专门从事一种单纯的操作, 从而提高熟练程度,增进技能;b 减少劳动者的工作转换,节约中间转换时间;c 使劳动者注意力集中在一种特定的对象上。总而言之不用一个人做所有的事情。

经济人假设认为,人是以一种合乎理性的、精打细算的方式行事的,其行为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   个人的私利,工作是为了获得经济报酬。

3、马萨诸塞车祸:历史上第一次在企业管理中实行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离。其重要意义在于:a 独立的管理职能和专业的管理人员正式得到承诺;b 横向的管理分工开始出现,为组织形式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c 具有管理才能的雇佣人员掌握了管理权,为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4、欧文开创了在企业中重视人的地位和作用的先河,被称为人事管理之父

5、其他还有:小瓦特和博尔顿的科学管理制度、巴贝奇的作业研究和报酬制度、亨利汤的收益分享制度、哈尔西的奖金方案等。

 

古典管理理论形成于 19 世纪末和 20 世纪初的美欧,主要分为科学管理理论和组织管理理论

(一科学管理理论——着重研究如何提高单个工人的劳动生产率。代表:泰罗、吉尔布雷斯夫妇、   甘特)

1、泰罗(科学管理之父)理论要点:

(1)  工作定额:制定出一个工人合理的日工作量

(2)  标准化:要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并使作业环境标准化。

(3)  能力与工作相适应:挑选第一流的工人,即能力最适合做这种工作而且也愿意去做这种工作的人。

(4)  差别计件工资制:指计件工资率随完成定额的程度而上下浮动。以解决工人因为报酬制度不合理而导致磨洋工的问题。

差别计件工资制的内容:通过时间和动作研究来制定有科学依据的工作定额;b 鼓励工人完成或超额完成工作定额;c 根据工人的实际工作表现而不是根据工作类别来支付工资。

(5)  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组织中开始有一些人专门从事管理工作。

局限性:把人看作纯粹的经济人,在管理实践过程中缺乏实践的科学性,完全按照专业分工的模   式组织结构决定其管理模式必定失败告终。

2、吉尔布雷斯夫妇在动作研究和工作简化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被称为动作研究之父和管理第一夫人)

3、甘特的贡献:甘特图(现在常用来编制进度计划);计件奖励工资制(对于超额完成定额的工人,除了支付给他日工资,超额部分还以计件方式发给他奖金。优于泰罗的差别计件工资制)。

(二)组织管理理论——着重研究管理职能和整个组织结构(代表:法约尔、韦伯、巴纳德)

1、亨利法约尔的组织管理理论要点

著作《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1916)。被公认为是第一位概括和阐述一般管理理论的管理学家。其   主要理论贡献在于对管理职能的划分和管理原则的归纳上:

管理的五种职能

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企业的六项基本活动

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管理活动。(管理

只是六种基本活动之一)

 

 

 

管理的十四条原则

分工、权力与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报酬合理、集权与分权、等级链与跳板、秩序、公平、人员稳定、首创精神、  集体精神。

(其中,等级链表明权力等级的顺序和信息传递的途径。但逐级请示有

时会延误,法约尔便设计了跳板,便于同级之间的横向沟通,但事前事后都要各自向上级汇报。

2、马克斯韦伯行政组织管理理论要点

韦伯是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被称为组织管理之父

提出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科层制”“官僚制。著作《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理论》。   韦伯认为等级、权威、行政制是一切社会组织的基础。他概括权威有三种类型:个人崇拜式权威(尊

严、英雄主义、典范、传统式权威先例、惯例、理性-合法的权威(法律。其中只有理性-合法的   权威才是理想组织形式的基础。

韦伯认为理想的组织应符合四项原则:

以合理合法的权力为基础;

组织的基本功能是提供效率,必须按分工、分层原则确定每个岗位的职责和权力;

官员不能滥用职权,组织成员的来往必须公私分明;

组织成员凭自己的专长技能获得工作机会和报酬。

他认为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或理想组织形式)具有以下特点:

a 存在明确的分工;

b 按等级制原则对各种公职或职位进行法定安排,形成自上而下的指挥链或等级体系;

c 通过正式考核选拔员工,并完全根据职务要求来任用;

d 职位普遍实行任命制(个别公选);

e 具有专职的而不是兼职的行政管理人员;

f 行政管理人员不能是企业或组织的所有者;

g 行政管理人员必须严格遵守规章制度;

h 组织中成员之间的关系以理性准则为指导,不受个人情感影响。

韦伯认为这种高度结构化的、正式的、非人格化的理想行政组织体系在各方面都优于其他组织形式。

3、(美国)巴纳德的贡献:

在组织中,经理人员最为重要。经理人员的职能主要有:a 建立并维护一个信息系统;b 使组织中每个人都能做贡献;c 明确组织的目标。

一个正式组织的存在和发展必须具备三个条件:明确的目标、协作的愿望、良好的沟通。

总的来说,古典管理理论比较注重组织机构、正式的权力关系、规章程序和经济利益等的因素, 都主张一种理性、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其共同的缺点是忽视人的因素,忽视人的多方面需要,不注意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这些缺点由接下来的行为管理理论所克服。

 

行为管理理论形成于 20 世纪 20 年代

行为管理理论是介于古典管理理论和现代管理理论之间的过渡期理论。早期被称为人际关系学说,以   后发展为行为科学,即组织行为理论。

1、梅奥(心理学家和管理学家)——领导了著名的霍桑实验(中后期),写成《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

霍桑实验的四个阶段:工作场所照明实验继电器装配室实验大规模访谈接线板接线工作实验。   梅奥对霍桑实验进行了总结,提出了人际关系学说,要点如下:

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不同于科学管理理论把工人看作纯粹的经济人。)

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不同于科学管理理论仅注重正式组织的作用。

生产率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提高生产率的主要途径是提高工人的满足度尤其是人际关系的满足程度。不同于科学管理理论认为金钱是刺激人们工作积极性的唯一动力。)

2、人际关系学说,其后发展为行为科学——指运用类似自然科学的实验法和观察法,以及社会科学的社会调查法来研究人在工作环境中的行为规律的理论。

行为科学学派的理论研究侧重于:

关于人的需要,动机和激励的研究。——代表:马斯洛的需要理论、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赫   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弗鲁姆的期望理论。

同企业管理有关的人性问题。——代表:麦格雷龙的 XY 理论(人性本恶和人性本善的理论。)

企业中的非正式组织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

企业中领导方式的问题。

现代管理理论的主要学派:数量管理理论、系统管理理论、权变管理理论、质量理论以及 20

90 年代的新发展。它们的基本观点如下:

 

数量管理理论20 世纪 40 年代

数量管理理论,是以现代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成果为手段,运用数学模型对管理领域中的人、财、   物和信息资源进行系统的定量分析,并作出最优规划和决策的理论。

主要内容:运筹学(数量管理理论的基础);系统分析(兰德公司提出);决策科学化。

 

系统管理理论20 世纪 60 年代

系统管理理论,指运用系统理论中的范畴、原理,对组织中的管理活动和管理过程,特别是组织结构   和模式进行分析的理论。内容要点:

a 组织是一个由许多相互联系的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

b 系统在一定的环境下生存,与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

c 运用系统观点来考察管理的基本职能,可以提高组织的整体效率。

 

权变管理理论20 世纪 70 年代在美国形成

理论核心:力图研究组织与环境的联系,并确定各种变量的关系类型和结构类型。它强调管理要根据   组织所处的环境随机应变,针对不同的环境寻求相应的管理模式。

着重考察有关环境(自变量、解释变量同各种管理方式因变量、被解释变量之间的关系,使采   用的管理方式能有效地达到目标。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20 世纪八九十年代

本质:由顾客需求和期望驱使企业持续不断改善。戴明和朱兰被称为质量管理之父

五个要点:关注顾客。注重持续改善。关注流程(把工作流程视为产品或服务质量持续改善的着眼点,而不仅仅是产品和服务本身精确测量。授权于员工(授权于全体员工而不仅仅是管理者

 

20 世纪 90 年代的管理理论新发展

(一)学习型组织理论

学习型组织是指具有持续不断学习、适应和变革能力的组织。

学习型组织理论的代表人物: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和实务》。

提出建立学习型组织的四个标准:人们能不能不断检验自己的经验。人们有没有生产知识。   家能否分享组织中的知识。组织中的学习是否和组织的目标息息相关。

提出建立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体学习和系统思考。

(二)精益思想

(三)业务流程再造(哈默和钱皮,《公司再造》)

(四)核心能力理论

20 世纪 80 年代的资源基础理论发展而来,资源基础理论认为,企业的战略应该建立在企业的核心资源上。核心资源,指有价值的、稀缺的、不能被完全模仿和完全替代的资源,它是企业持续竞争优   势的源泉。

核心能力,指组织内的集体知识和集体学习,尤其是协调不同生产技术和整合多种多样技术流的能力。   核心能力的界定,必须满足五个条件:不是单一技术或技能,而是一簇相关的技术和技能的整合。

不是物理性资产。必须能创造顾客看重的关键价值。与对手相比,竞争上具有独特性。超越特定   的产品或部门范畴从而为企业提供通向新市场的通道。

 

(三)管理道德与企业社会责任

伦理道德的概念——伦理和道德作为人类文明的基本因子,是指评价人类行为善与恶的社会价值形态, 在日常生活中具体表现为一定的行为规范和准则。

而管理道德就是指在管理活动中的价值判断与是非判断。 伦理道德的管理学意义:

企业伦理与管理道德的管理学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经济与经营活动的意义,尤其是对终极意义的追求。

2、对于企业组织的意义——有助于造就真正合理有效的企业组织。

3、人文力与企业精神——经济利益是最强动力,伦理是最好动力。协调这两种力,建立企业人文力,   并进而发展成为企业精神。

4、企业及其产品的价值观——“企业成功与产品质量的真谛全在于诚信

 

几种相关的道德观(含义)

 

功利主义道德观

能给行为影响所及的大多数人带来最大利益的行为才是善的。——“不管白猫、黑猫,  抓住耗子就是好猫。

可能会造成两个问题:可能采取不公平、不道德的手段;利益分配不公。

权利至上道德观

能尊重和保护个人基本权利的行为才是善的。所谓基本权利就是人权。

 

公平公正道德观

不因种族、性别等等因素歧视部分员工,那些按照同工同酬原则和公平公正标准向员

工支付薪酬的行为是善的。公平公正主要指:支付薪酬的依据应当只是员工的技能、  经验、绩效或职等因素。

社会契约道德观

只要按照企业所在地区政府和员工都能接受的社会契约所进行的管理行为就是善的。

这实质上是功利主义道德观的变种。

推己及人道德观

就是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忠者诚以待人,恕者推己及人在邦无

怨,在家无怨。它是以仁为核心的中国儒家道德观的高度概括。

 

道德管理的特征

合乎道德的管理具有以下七个特征:把遵守道德规范视作组织的责任;以社会整体利益为重;③   重视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不仅把人看作手段,更把人看作目的;超越了法律的要求;具有自律的特   征;以组织的价值观为行为导向。

 

影响管理道德的五种因素:道德发展阶段、个人特性、组织结构、组织文化、问题强度。

1、道德发展阶段(经历三个层次,每次层次又分两个阶段)

三个层次

六个阶段

特点

前惯例层次

(最低层次)

遵守规则以规避惩罚

只遵守符合自己利益的规则

个人只在其利益受到影响时才会做出道德判断。

——只受个人利益的影响)

 

 

道德判断的标准是个人是否维持平常的秩序

惯例层次

③做周围人期望之事

并满足他人的期望。

(中间层次)

通过履行义务维持平常秩序

——受他人期望的影响)

 

 

大多数人处于这一层次。

 

原则层次

(最高层次)

尊重他人权利,支持不相干的价值观和权利,不顾大多数人的看法

遵循自己选择的伦理准则,即使它们

违背法律

个人试图在组织或社会的权威之外建立自己的道德准则。

——受个人伦理准则的影响)

人们一步步地依次通过这些阶段,不能跨越;道德发展可能中断,可能停留在任一阶段,也可能倒退,   多数成年人的道德发展处在第四阶段上,也有少数人能坚守自己信奉的原则。

2、个人特性——管理者个人的价值观(包括道德观)、自信心、自控力。(对管理道德发挥直接影响)

3、组织结构。组织结构对管理道德的影响:

组织内部有无比较完善的内外制衡监督机制。

组织内部有无明确的规章制度。

上级管理行为的示范作用。

绩效评估考核系会起到指挥棒的作用。

4、组织文化一一诚信做事、包容失败的组织文化必然减少不道德的管理行为。

5、问题强度一一道德问题强度直接影响管理者的决策。

问题强度指该问题如果采取不道德的处理行为可能产生后果的严重程度。

 

改善企业道德行为的途径

1、挑选高道德素质的员工。

2、建立道德守则和决策规则。

道德守则是表明组织的基本价值观和组织期望员工遵守的职业道德规范的正式文件。

3、管理者在道德方面领导员工。

高层管理人员:在言行方面是员工的表率;可以通过奖惩机制来影响员工的道德行为;要用于承担责任。

4、设定工作目标。

5、对员工进行道德教育。

6、对绩效进行全面评价。(对经济考核加入道德考量。)

7、进行独立的社会审计。(审计可以是例行的,也可以是随机的。)

8、提供正式的保护机制。

(使那些面临道德困境的员工在不用担心受到斥责或报复的情况下自主行事,例如信访或上访。

 

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是关于价值的一定信念、倾向、主张和态度的系统观点,是评价人或组织行为善恶的标准和原   则。企业价值观主要表现在全体成员对本企业应当是什么应当做什么的高度认同。

企业价值观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历史阶段

阶段 1

工业化初期

阶段 2

工业化中期

阶段 3

工业化后期

阶段 4

后工业化时期

 

企业目标

股东利润最大化

企业利润最大化, 兼顾员工利益

追求企业相关利益者(股

东、员工、消费者、供应商)价值最大化

追求企业相关利益者价值

最大化,同时要保护和增进社会福利

社会责任

(小大)  企业价值观越向高级阶段发展越重视企业的社会责任。

 

企业的社会责任

现代社会基本上由四类组织所组成:政府、企业、非营利组织、家庭。

(一)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负责的同时,还应承担起对劳动者、消费者、环境、社   区等利益相关者的责任,是企业与利益相关者之间协调彼此利益关系时应遵循的伦理规范。

企业不只是一个经济实体,还同时是伦理实体社会公器,具有伦理属性,并承担社会责任。

《管理学基础》:企业的社会责任大体可理解为社会义务、社会反应、社会响应等三种。企业社会责   任可以分为法律责任、经济责任、伦理责任和慈善责任。四个责任的层次性从低到高逐渐提升,但强制性   逐渐削弱。

(二)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

1、办好企业,把企业做强、做大、做久。

2、企业一切经营管理行为应符合道德规范。

3、社区福利投资。

4、社会慈善事业。

5、自觉保护自然环境。

(三)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依据

1、企业乃公民

企业犹如公民,在利用社会赋予的条件和机遇时,也应该以符合伦理道德的行为回报社会。

2、全球生产价值网络治理的客观要求。

在全球生产价值网格中,企业之间的合作以生产过程的取向为主,使企业内部的生产过程公开化。良   好的企业治理包括了企业行为的公开性和诚实性,这涉及企业的社会责任。

3、企业目的使然。为创造更加美好的社会而合理运用资源。

4、社会责任本身对企业管理的硬性约束。

5、市场本身可能出现的失灵与缺陷要求企业必须承担社会责任。

6、企业提升本身竞争力的需要。

企业通过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可以将之变成一种企业品牌、企业信誉以及企业社会形象的投资。

 


 

全球化的内涵

(四)全球化与管理


1、世界层面:全球化指国家之间日益增长的经济相互依赖性,反映在商品、服务、资本和信息等方面不断增长的跨国流通上。

2、国家或地区层面:全球化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与世界其他领域之间的联系程度。

3、产业层面:全球化指某一产业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张和活动,以及在全球国家或地区间相互依赖的程度。

衡量产业全球化的关键性指标:该产业国际贸易额在世界总产值中所占的百分比、该产业跨国兼并额   和跨国新建投资额在该产业实现的投资总额中所占的百分比。

4、企业层面:全球化指公司在各国或地区的收入分布和资产扩展的程度,以及与各国或地区的资本、   商品和信息的跨国/地区交流程度。

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用跨国化指数(TNI)来反映公司的全球化程度。该指数由跨国公司的国外资产占总资产的比率、国外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比率和国外雇员数占总雇员数的比率平均而得。

 

全球化管理的概念

以全球化视角来考虑企业的经营管理行为,通过对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子公司或代理机构的人力、财力、   物力等要素的有效规划、组织、协调、指挥和控制,谋求全球范围内的竞争优势。

 

全球化管理的环境因素

 

政治与法律环境

包括:国家政治体制;政治的稳定性;政府对外来经营者的态度;

④法律环境。

 

 

包括:经济体制和经济政策;经济发展水平及其发展潜力;市场

 

经济和技术环境

规模及其准入程度;科技发展水平;社会基础设施。

全球范围内三大类型经济体制:自由市场经济、命令经济(也称计划经

一般环境

 

济)、混合型经济。

 

 

五个指标:权力距离;不确定性规避;个人主义或集体主义;

 

 

男性化或女性化(即性别倾向):一般来说,社会对男子气概的评

 

文化环境

价越高,其对生活数量的追求越要超过对生活质量的追求。

 

 

长期导向或短期导向。通过比较,我国是一个高权力距离、低不确定

 

 

性规避、集体主义、中等男性化和长期导向的社会。

任务环境

供应商、销售商、顾客、竞争对手、劳动力市场及工会。(不要混淆企业利益相关者


联系我们

地址:广州市海珠区广州大道南351号
联系电话:020-34114961 020-34114796 020-34113759

官网微信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
公众号:“广州中南财经培训学校”
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