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园地

首页>> 资料园地>> 试题资料 试题资料

2018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试模拟试题

发布时间:2019-09-03    浏览次数: 0

2018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考试模拟试题

教育学部分

一、选择题:1~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前苏联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最早探讨教育问题的是()

A.苏霍姆林斯基

B.凯洛夫

C.马卡连柯

D.克鲁普斯卡娅

答案:D

2.夸美纽斯的教育代表作是()

A.《大教学论》

B.《教育论》

C.《教育漫活》

D.《爱弥儿》

答案:A

3.赫尔巴特的教育主张被称为()

A.现代教育派

B.传统教育派

C.形式教育论

D.实质教育论

答案:B

4.以杜威为代表所倡导的教育理论主张被称为()

A.现代教育派

B.传统教育派

c.形式教育论

D.实质教育论

答案:A

5.近代最早一部系统沦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是()

A.《教育漫活》

B.《大教学沦》

C.《爱弥儿》

D.《教育论》

答案:B

6.《教育过程》一书的作者是()

A.斯宾塞

B.根舍因

C.赫尔巴特

D.布鲁纳

答案:D

7.《给教师的建议》一书的作者是()

A.克鲁普斯卡娅

B.苏霍姆林斯基

C.马卡连柯

D.赞科夫

答案:B

8.我国同时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

A.《中庸》

B.《礼记》

C.《论语》

D.《学记》

答案:D

9.在西方,占罗马昆体良的教育名著是()

A.《理想国》

B.《论演说家的教育》

C.《大教学论》

D.《教育论》

答案:B

10.我国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观点系统论述教育基本原理的著作,是杨贤江以李浩吾化名于1930年出版的()

A.《普通教育学》

B.《新教育大纲》

C.《教育学》

D.《教育原理》

答案:B

11.广义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  )

A.初等教育

B.中等教育

C.高等教育

D.家庭教育

答案:D

1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于人发展的影响(  )

A.环境

B.遗传

C.教育

D.社会活动

答案:A

二、辨析题:13~14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13.教育规律足指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答案:错误。此说法不全面。教育规律既包括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问的本质的联系,也包括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如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关系等。

14.教育学等同与二教育方针政策。

答案:错误。教育学不等同于教育方针政策。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因此客观性是教育学的特点。而教育方针政策的制定既要体现人的主观愿望,同时又要遵循教育规律。

三、简答题:15~17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5.简述教育学与教育科学的关系。

答案:教育科学已形成一个包含有许多分支教育学科的庞大的体系,每一具体学科都有一特定的具体研究领域,其中包括教育学、教育社会学、教育经济学、教学论等等,教育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

16.学习教育学有哪些意义?

答案:(1)有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提高贯彻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方针、政策的自觉性。

(2)有助于巩固热爱教育事业的专业思想,全面提高教师的素养。

(3)有助于认识和掌握教育规律,提高从事学校教育工作的水平和能力。

(4)有助于推动学校教育改革和教育科学研究。

17.为什么说“教育救国论”是错误的。

答案:(1)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它不能决定政治经济发展的方向,不能成为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2)“教育救国论”企图在不触动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前提下从改造教育人手,产生清明政治,富国强民,实际是行不通的。我国历史上出现的“教育救国论”皆以失败而告终。

四、论述题:18小题。15分。

18.举例论述选择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和运用教学方法的总要求。

答案:(1)选择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是:①教学任务。每节课的具体教学任务不同,教学方法应有所不同。

②教学内容。学科的性质和教材的特点不同,以及具体教学内容不同,要求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③学习的年龄特征。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要考虑学生的认识特点、知识水平等年龄特征。

(2)运用教学方法的总要求:①综合性。要求教学方法本身不仅能完成具体教学任务,而且应有利于能力和品德发展,并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

②灵活性。要求教学方法的运用根据实际需要随时调整,不拘泥于书本教条。

③创造性,要求教师在把握现有方法的基础上有所创造。

心理学部分

五、选择题:19~30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9.人的心理包括哪两部分 ( )

A.认识过程与意志过程

B.意志过程与情感过程

C.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

D.认识过程与情感过程

答案:C

20.人的个性心理的结构成分主要包括 ( )

A.认识、情感和意志过程

B.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

C.能力、气质和性格

D.个性倾向、个性心理特征

答案:D

21.个性心理特征的结构成分主要包括 ( )

A.认识、情感和意志

B.感知、记忆、思维、想象

C.能力、气质和性格

D.需要、动机、兴趣、爱好

答案:C

22.下列哪一选项必属于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 ( )

A.望而生畏

B.谈梅生津

C.望梅止渴

D.B尝梅生津

答案:

23.植物和单细胞动物反映形式是 ( )

A.反映

B.感应性

C.感受性

D.知觉

答案:B

24.从动物的心理演化到人的心理,具有决定意义的条件是 ( )

A.语言

B.制造工具

C.劳动

D.直立行走

答案:C

25.下列哪一个选项属于条件反射 ( )

A.眨眼反射

B.吮吸反射

C.防御反射

D.信号反射

答案:D

26.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留下痕迹的过程称之为 ( )

A.反映

B.感受性

C.意识

D.感应性

答案:A

27.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属性及其规律的反映称之为 ( )

A.情感过程

B.认识过程

C.意志过程

D.个性

答案:B

28.“谈虎色变”属于哪类反射活动 ( )

A.无条件反射

B.非条件反射

C.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

D.第一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

答案:C

29.熟练地骑车、熟练地织毛衣中的注意是()

A.无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随意注意

D.有意后注意

答案:D

30.鲁班发明锯子是借助于()

A.定势

B.变式

C.问题解决

D.原型启发

答案:D

六、辨析题:31~3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3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

答案:错误。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32.望梅止渴、谈虎色变这类反射活动属于无条件反射。

答案:条件反射是指在无条件反射基础上,经过后天学习和训练建立起来的反射活动。如望梅止渴、谈虎色变等都属于条件反射活动。

七、简答题:33~35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33.试分析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

答案: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心理活动)的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主要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这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方面。(1)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2)个性包括个性心理动力(或称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34.简述心理学科的任务。

答案:心理学科的基本任务是了解、掌握人的心理与行为活动的规律,并为有效地指导、控制和调节人的心理与行为提供依据。具体任务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探讨人类心理活动的积极性规律,促进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2)探讨人类认知活动的规律,为知识掌握、技能形成和能力培养提供依据;(3)探讨人类情意活动和性格形成的规律,为健康人格的培养提供依据。

35.什么是意识?意识有哪些特点?

答案:意识是心理的高级的、完整的形式,它是人在劳动中,和语言一起发生和发展起来的、人所独有的、凭借语言实现的心理反映。意识的基本特征是:(1)自觉性——先有正确的动机、明确的目标、周密的计划、具体的方法和手段,然后再行动。(2)能动性——人不是消极被动的反映,而是积极的、主动的反映,有意识的、主动的调节和支配实践活动。(3)社会历史制约性——社会意识与个体意识的发生、发展、变化等都受社会因素制约与影响。(4)第二信号与抽象逻辑思维活动特点。

八、论述题:36小题,15分。

36.举例说明注意种类在教学中的应用。

答案:(1)唤起学生的随意注意,提高学习的自觉性,明确目的任务;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的思维;正确组织教学,严格要求学生;

(2)正确运用无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教学环境应有利于注意集中,防止分散注意;教学方法丰富多样,有吸引力,防止单调死板。

(3)引导学生几种注意交替使用,设法保持学生的注意力:教学方式和学习活动的多样化是保持学生注意的重要条件;教学内容应该难易适度,过难过易都会使学生失去兴趣,削弱注意力;教学速度适宜。

教育学部分

一、选择题:1~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广义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  )

A.初等教育

B.中等教育

C.高等教育

D.家庭教育

答案:D

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于人发展的影响(  )

A.环境

B.遗传

C.教育

D.社会活动

答案:A

3.教育是一种(  )

A.生物现象

B.自然现象

C.社会现象

D.心理现象

答案:C

4.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变化(  )

A.起决定作用

B.起加速作用

C.起延缓作用

D.起加速或延缓作用

答案:D

5.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这体现了教育的(  )

A.永恒性

B.历史性

C.阶级性

D.相对独立性

答案:A

6.世界上不同民族的教育往往表现出不同的传统与特点,这主要是因为教育(  )

A.具有阶级性

B.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

C.不能脱离政治经济

D.具有永恒性

答案:B

7.19世纪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利托尔诺所倡导的教育起源论被称为(  )

A.生物起源论

B.心理起源论

C.劳动起源论

D.实践起源论

答案:A

8.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教育起源于(  )

A.生物界

B.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

C.生产劳动

D.动物本能

答案:C

9.我国唐代由中央直接设立的学校有“六学二馆”,其中“二馆”是(  )

A.教馆和学馆

B.崇文馆和弘文馆

C.文馆和武馆

D.书学馆和算学馆

答案:B

10.在阶级社会中,教育总要反映一定阶级的利益、意志、愿望和要求,因此,教育具有(  )

A.继承性

B.历史性

C.阶级性

D.永恒性

答案:C

11.英国教育家斯宾塞的教育代表作是

A.《爱弥儿》

B.《人的教育》

C.《教育漫话》

D.《教育论》

答案:D

12.“教学与发展”理论的倡导者是

A.赞科夫

B.皮亚杰

C.布鲁纳

D.根舍因

答案:A

二、辨析题:13~14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13.教育决定着人的发展。

答案:错误。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但是这种主导作用是有条件的。该观点把教育的作用夸大化,忽视其他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作用。

14.教育对社会发展有巨大作用,可以决定社会发展方向。

答案:错误。教育对社会生产力、政治经济制度等方面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反作用,但不可能决定社会发展方向,社会发展方向是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决定的,教育在这种矛盾运动中只起加速或减缓作用。

三、简答题:15~17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5.为什么说“教育救国论”是错误的。

答案:(1)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它不能决定政治经济发展的方向,不能成为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2)“教育救国论”企图在不触动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前提下从改造教育人手,产生清明政治,富国强民,实际是行不通的。我国历史上出现的“教育救国论”皆以失败而告终。

16.什么是遗传?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案:遗传,是指人们从父母先代和种系发展过程中所获得的一些先天解剖生理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人的形态和机体内外器官的组织结构与机能。遗传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遗传素质的成熟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的过程及阶段;遗传的差异对人的发展有一定作用,但不起决定作用。

17.我国中小学德育应完成哪几个方面的任务?

答案:①培养学生初步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②引导学生逐步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③逐步使学生养成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法纪观念和文明行为习惯;

④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品德能力和良好的品德心理品质。

四、论述题:18小题。15分。

18.在我国建国后的教学实践中,曾出现过学生走出校门,学工、学农、学军等作法,认为学生获得知识主要借助于他们自身的社会实践。试从某一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出发,对这一作法进行评述。

答案:①这一作法违背了“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教学过程规律。

②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认识具有特殊性。因为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主要是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接受间接经验来实现的。借助间接经验认识世界,是认识上的捷径。

③强调学生学习书本知识,绝不是说学生不需要直接经验,直接经验不仅是学生获得间接经验的途径之一,而且在学生获取间接经验中具有重大作用,直接经验是掌握间接经验的认识基础。

④在教学过程中,既不应只强调直接经验而忽略间接经验的掌握,也不应只强调间接经验而忽略直接经验的掌握,应把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有机结合起来。

⑤学工、学农、学军有利于学生获得直接经验,但不能搞形式主义,选择实践活动应从教学目标需要出发。

心理学部分

五、选择题:19~30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9.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综合整体反映是()

A.感觉

B.知觉

C.表象

D.后像

答案:A

20.看见一面红旗,人们马上能认出它,这时的心理活动是()

A.感觉

B.视觉

C.色觉

D.知觉

答案: D

21.人们看书时,用红笔画出重点,便于重新阅读,是利用知觉的哪种特性?()

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答案:A

22.人们常常以日出日落来判断东西方向,以人体为参照来判断左右,这属于()

A.形状知觉

B.大小知觉

C.深度知觉

D.方位知觉

答案:D

23.煤块被强光照射时,人们仍认为它是黑的,这是知觉的()

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答案:D

24.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知觉的基本属性?()

A.知觉的选择性

B.知觉的规律性

C.知觉的理解性

D.知觉的恒常性

答案:B

25.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二信号系统条件反射的是

A.见风流泪

B.谈梅生津

C.睹物思人

D.望而生畏

答案:B

26.待人直率热情,但较急躁、易冲动,这个人的气质类型属于

A.多血质

B.胆汁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答案:B

27.表现和表达感情的最重要的外部指标是

A.动作表情

B.身段表情

C.言语表情

D.面部表情

答案:D

28.某学生既想参加演讲比赛、锻炼自己,又害怕讲不好、被人讥笑,这时他面临的心理冲突是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双重趋避冲突

答案:C

29.智力技能形成的三个阶段依次是

A.原型定向、原型内化、原型操作

B.原型操作、原型内化、原型定向

C.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

D.原型内化、原型定向、原型操作

答案:C

30.人脑对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的反映是

A.表象

B.想象

C.后象

D.印象

答案:A

六、辨析题:31~3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31.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答案:错误。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32.知觉的对象优先从背景中区分出来的特性叫知觉的选择性。

答案:正确。人的知觉具有这样一种特性,即对优先知觉的事物,形成清晰的映象,而对其周围环境的事物,只是当成陪衬和背景,形成模糊的感觉。这种把知觉的对象优先从背景中区分出来的特性叫知觉的选择性。

七、简答题:33~35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33.简述情绪、情感与认识过程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答案:(1)联系:

①认识过程是产生情绪、情感的前提和基础;

②情绪对对认识有动力作用。

(2)区别:

①认识反映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规律),情绪、情感则反映主体与客体之间的需求关系;

②认识过程随意性强,情绪随意性弱,只有通过认识作用,情绪活动才有某些随意性;

③情绪比认识活动有更强和鲜明的机体表现。

34.严重的考试焦虑对学生的发展有哪些危害?

答案:①降低学习效率;

②影响考试成绩;

③形成焦虑性人格。

35.简要说明人类遗忘的规律与特点。

答案:①不重要和未经复习的内容易遗忘;

②机械识记比意义识记,无意识记比有意识记易遗忘;

③遗忘进程不均衡,有“先快后慢”的特点;

④前摄抑制、倒摄抑制影响遗忘;

⑤遗忘还受动机和情绪的影响。

八、论述题:36小题,15分。

36.教学活动中,教师如何灵活运用直观教学的方法?

答案:(1)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灵活运用各种直观方式

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正确地运用直观性原则,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知觉,从而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领会、理解和掌握,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2)运用知觉的组织原则,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

在教学中,教师应按照知觉的组织原则,正确地组织直观,才能提高学生的感知效果。(3)教会学生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与任务,是良好观察的重要条件。充分的准备、周密的计划、提出观察的具体方法,是引导学生完成观察任务的重要条件。教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是必要的。引导学生学会记录并整理观察结果,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写出观察报告、日记或作文。同时,还应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并汇报观察成果,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良好的观察品质。

教育学部分

一、选择题:1~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教育日的问题上,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主张体现了教育目的的(  )

A.社会效益论思想

B.教育无目的论思想

C.社会本位论思想

D.个人本位论思想

答案:C

2.195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的教育工作方针是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与(  )

A.生产劳动相结合

B.生产相结合

C.劳动相结合

D.工农业生产劳动相结合

答案:A

3.最早使用美育一词的是(  )

A.赫尔巴特

B.席勒

C.卢梭

D.孔子

答案:B

4.马克思主义认为,造成人的片面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

A.旧的社会分工

B.生产力水平低下

C.资本主义制度

D.阶级剥削

答案:A

5.真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是(  )。

A.机器大工业

B.社会主义制度

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D.机器大工业与社会主义制度

答案:D

6.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

A.课外体育锻炼

B.课间操

C.体育课

D.运动会

答案:C

7.当前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  )

A.体育

B.体育、美育

C.体育、美育、劳动教育

D.体育、美育、综合技术教育

答案:C

8.学校体育的根本任务是(  )

A.促进学生正常发育

B.增强学生体质

C.使学生掌握体育技能

D.输送运动员

答案:B

9.美育又可以叫(  )

A.艺术教育

B.情感教育

C.审美教育

D.美学教育

答案:C

10.在现代教育理论形成的过程中,明确提出“泛智"进步教育思想的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

B.洛克

C.卢梭

D.裴斯泰洛齐

答案: A

11.在现代教学理论的发展中,德国教育家瓦?根舍因提出了()

A.结构主义教学理论

B.儿童智力发展阶段理论

C.教学与发展的关系理论

D.范例方式教学理论

答案: D

12.“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这反映了哪种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主观努力

答案: B

二、辨析题:13~14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13.我们在制定教育目的时,既要考虑社会需要,又要考虑人的自身发展需要。

答案:正确。社会需要与人的自身发展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教育总是按社会的需要来培养人,人的自身发展离不开社会的需要;另一方面,社会是由个体的人组成的,社会需要并不排斥个人自身兴趣、爱好、才能的发展,因此制定教育目的应反映出社会需要和个体发展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14.教育规律是指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答案:错误。此说法不全面。教育规律既包括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的本质的联系,也包括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如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关系等。

三、简答题:15~17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5.体育有哪几方面的具体任务?

答案:增强学生体质,具体包括:(1)促使学生正常发育和身体各器官机能发展,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和人体基本活动能力,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2)向学生传授体育和卫生的基本知识和基零技能;(3)通过体育,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16.什么是教育目的?什么是培养目标?

答案:教育目的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是对受教育者的一个总的要求。培养目标一般指教育目的在各级教育机构的具体化。

17.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答案:教育目的应根据社会要求来确定,教育目的除社会要求外,无其他目的,教育结果只能以社会效率加以衡量。

四、论述题:18小题。15分。

18.试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主要内容。

答案:1.人的全面发展的涵义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智力和体力的全面协调发展,即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结合,当然,也包括道德的发展;旧式分工造成人的片面发展;机器大工业生产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基础和可能;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惟一途径。

2.美育能促进教育目的实现,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1)美育可以促使学生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形成,它对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陶冶心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具有特殊的功效。

(2)美育能促进学生智力发展,扩大租加深他们对客观现实的认识。

(3)美育具有怡情键身作用,增进身心健康,促进体育。

心理学部分

五、选择题:19~30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9.注意的两个基本特点是(  )

A.指向性与选择性

B.指向性与集中性

C.紧张性与集中性

D.紧张性与选择性

答案:B

20.突然的敲门声,打断人的思路而分散注意力,属于下列哪种选项的干扰?(  )

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

D.注意的动摇

答案:B

21.下列哪种选项是注意稳定性的品质特征?(  )

A.广度

B.强度

C.时间

D.空间

答案:C

22.下列哪种选项不属于注意的晶质特征?(  )

A.注意的范围

B.注意的敏捷

C.注意的稳定

D.注意的分配

答案:B

23.平时人们常说“一心不可二用”,从注意的规律来看“一心二用”足(  )

A.不可能的

B.不良品质

C.无条件的

D.有条件的

答案:D

24.最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改善同伴关系的课堂结构是()

A.个体化结构

B.对抗式结构

C.合作型结构

D.竞争性结构

答案: C

25.客观物体的整体特征在人脑中的反映是()

A.感觉

B.知觉

C.表象

D.记忆

答案: B

26.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前学习材料的识记与回忆的干扰是()

A.单一抑制

B.双重抑制

C.前摄抑制

D.倒摄抑制

答案: D

27.在智力技能形成的某一阶段,言语成为了智力活动的对象。该阶段是()

A.原型操作

B.原型内化

C.操作定向

D.原型定向

答案: B

28.下列属于内部的、稳定的归因要素是()

A.能力高低

B.努力程度

C.任务难度

D.运气好坏

答案: A

29.个体活动积极性的源泉是()

A.动机

B.需要

C.兴趣

D.目标

答案: B

30.对弹琴、骑车等活动的操作步骤的记忆是()

A.陈述性记忆

B.长久性记忆

C.程序性记忆

D.语词性记忆

答案: C

六、辨析题:31~3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31.注意是心理过程的积极状态,是心理活动的共同特性。

答案:正确。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对象的指向与集中。注意总是和各种心理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注意是心理过程的积极状态,是心理活动的共同特性。

32.随意后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还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答案:错误。随意后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七、简答题:33~35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33.注意的特点有哪些?

答案:(1)注意是心理活动的指向性。人的心理活动不能同时朝向一切对象,而是有选择、有方向地指向特定的客体。(2)注意是心理活动的集中性。人的心理活动能在特定的方向上保持并深入下去。它是人的心理活动离开一切无关事物与活动,从各个方面集中到某种对象与活动上,并对其他活动产生抑制性影响。

34.注意有哪些功能?

答案:(1)选择功能。即选择有意义的、符合需要的和当前活动相一致的影响,避开(抑制、排除)其他与之相竞争的各种影响。(2)维持(保持)功能。即注意对象的映象或内容较长时问在意识中指向并保持在一定方向上,这种保持一直要使心理与行为活动达到目的为止。(3)调节与监督功能。这种心理机制能有利于心理和行为活动准确和精确的进行;也有利于对错误活动进行及时调节和矫正。

35.简述人格形成的影响因素。

答案:(1)人格是在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下逐渐形成的。遗传决定了人格发展的可能性,环境决定了人格发展的现实性。

(2)生物遗传因素:影响人格发展的方向与难易。

(3)社会文化因素:决定了人格的共同特征。

(4)家庭环境因素:父母教养方式直接决定个体的人格特征。

(5)儿童早期经验:童年幸福或不幸的经验会影响人格的发展。

(6)自然环境因素:对人格的形成与发展不具有决定作用,但对人的某些特定行为具有一定解释作用。

八、论述题:36小题,15分。

36.什么是心理咨询?请结合教育实践阐述它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

答案:(1)心理咨询是在咨询人员的帮助下,在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中,使来访者的潜能得到发挥,从而找到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辨明心理问题的性质,寻求摆脱心理困惑的条件和对策,达到恢复心理平衡、增强心理素质、提高适应能力、增进身心健康的目的。

(2)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工作既存在密切联系,又有明显的区别。

①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工作的联系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思想上的一致性,目的都在于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第二,组织上的联系性,都是学校整体工作的组成部分。

②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区别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第一工作目标和范围不同。心理咨询重在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促进潜能实现;思想政治工作重在解决学生的政治立场,提高思想觉悟。第二,工作方法和手段不同。心理咨询以个别咨询、团体咨询、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为重要手段;思想政治工作以思想品德课、组织报告会、参观访问等为主要形式。第三,遵循的理论和原则不同。心理咨询以心理学的理论为指导,遵循心理咨询工作的原则与方法;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等。第四,工作人员的专业方向不同。心理咨询工作者须经过心理咨询的专业培训,属于心理学工作者;思想政治工作的专业方向则是政治学和德育。第五,工作效果的评估标准不同。心理咨询的效果从心理问题的解决程度来衡量;思想政治工作则从思想素质的角度来衡量。

(3)结合教育实践进行阐述。

教育学部分

一、选择题:1~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广义的教育制度是指(  )

A.国民教育制度

B.教育规章制度

C.招生考试制度

D.学校教育制度

答案:A

2.我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  )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戌学制

D.壬子癸丑学制

答案:A

3.国民教育制度的核心和实质是(  )

A.中等教育制度

B.社会教育制度

C.学校教育制度

D.高等教育制度

答案:C

4.《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于(  )

A.1982年

B.1983年

C.1984年

D.1985年

答案:D

5.革命战争年代,我国老解放区的教育主要分为下列两大类(  )

A.成人教育和儿童教育

B.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

C.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

D.干部教育和群众教育

答案:D

6.新中国第一次学制改革是在(  )

A.1949年

B.1950年

C.1951年

D.1952年

答案:C

7.在不同政治经济制度下,学制在很多方面存在共同特点,如入学年龄,大、中、小学阶段的划分,在很多国家都是一致的。这是因为,学制的建立要受(  )

A.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

B.生产力发展水平与科学技术发展状况的影响

C.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影响

D.本国学制的历史和国外学制的影响

答案:C

8.以美国学制为蓝本,一直沿用到全国解放初期的现代学制是(  )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答案:D

9.明显反映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精神,体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点的现代学制是(  )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答案:B

10.第一次明显反映资产阶级在学制方面的要求的现代学制是(  )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答案:C

11.系统阐述绅士教育思想的近代教育家是(  )

A.夸美纽斯

B.洛克

C.赫尔巴特

D.杜威

答案:B

12.在教育研究上反对思辨,主张定量、实证研究,提倡“科学化”的教育理论派别是(  )

A.实验教育学

B.文化教育学

C.批判教育学

D.制度教育学

答案:A

二、辨析题:13~14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13.教育制度就是指学校教育制度。

答案:错误。教育制度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制度指国民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为实现国民教育目的,从组成系统上建立起来的一切教育设施和有关规章制。度;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学校教育制度。该观点忽视了教育制度的广义涵义,因此是错误的。

14.我国办学体制改革的重点就是强化政府办学。

答案:错误。目前我国办学体制改革重点是强调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办学的体制。

三、简答题:15~17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5.简述学制的建立依据。

答案:(1)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的状况;

(2)依据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3)依据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

(4)依据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国外学制的经验。

16.我国学制改革必须坚持的基础原则是什么?

答案:(1)教育结构必须适应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以利于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2)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

(3)普及与提高相结合;

(4)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17.教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哪些特征?如何适应?

答案:(1)教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教育要循序渐进地促进人的发展。

(2)教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应在儿童身心发展的某一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

(3)教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在教育中既要注意稳定性,不随意改变教育内容和方法,又要考虑可变性,充分挖掘学生发展的潜力。

(4)教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四、论述题:18小题。15分。

18..阅读下列案例,并回答问题。

[案例]下面是一节物理课“摩擦力”的教学实录(摘要):

一、新课导入

师:这节课我给大家带来几条小泥鳅,长得虽然不好看但却很有趣。哪个同学能帮我抓出来呢?(三名同学都没有抓住)

师:想一想,为什么泥鳅这么难抓啊?(同学们议论纷纷)

(接着教师又拿出钉鞋、跑鞋、平底鞋、棉鞋、溜冰鞋各一双)

师:如果老师要参加100米赛跑,你会选哪一双鞋呢?如果我要溜冰你又会帮我如何选择呢?为什么要做这样的选择?(同学们又热烈讨论)

师:大家看个小实验(课件演示):让毛刷从平面上刷过,你观察到什么?

众生:毛刷向右刷过刷毛向左倾斜,说明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师小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所受到的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叫摩擦力。

二、深化学习

师: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哪几个因素有关呢?请大家用手正向和反向摸狗尾巴草,看有什么不同感受?再看播放的视频,然后讨论。(视频显示:在光滑的和在粗糙的地面上拉着大小及重量不同的物体,弹簧秤测试出各自的摩擦力)

众生:(广泛争论后得出结论)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的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在接触面不变的情况下,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在压力不变的情况下,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三、知识应用

师:摩擦力对我们的生活是有益的还是有害的?我们如何利用或克服摩擦力?

众生:人走路时不打滑多亏了摩擦力;下雪天,路滑,撒些炉灰增加摩擦力防滑;拿起一个杯子,靠的就是手与杯子之间的摩擦力……机器零件之间的摩擦是有害的,加润滑油可以减少摩擦力……

四、布置作业

请发现生活中与摩擦力有关的问题,提出利用或克服摩擦力的措施和建议。

[问题]请运用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理论,对该物理教师的教学进行分析。

答案:该教师较好地遵循了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规律,依据学生掌握知识需要经过的四个阶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感知阶段:教师通过让学生抓小泥鳅,又通过比较钉鞋、跑鞋、平底鞋、棉鞋、溜冰鞋的特点选择合适的鞋,还通过实际体验抓摸狗尾巴草,观看多媒体演示,使学生对什么是摩擦力、摩擦力的大小及其影响因素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

(2)理解阶段:教师通过讲授和演示进一步引导学生总结出摩擦力的定义以及影响因素,使学生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了摩擦力的原理。

(3)巩固阶段: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讨论生活中摩擦力的利与弊,使学生懂得如何运用所学知识为生活服务,并以归纳和总结的方式,巩固了所学内容。

(4)运用阶段:教师通过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有关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心理学部分

五、选择题:19~30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9.记忆过程包括()

A.识记、保持和遗忘

B.识记、再认和回忆

C.识记、保持和联想

D.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

答案:D

20.有预定目的、任务又自觉运用一定的记忆方法的识记,称之为(  )

A.有意识记

B.无意识记

C.机械识记

D.意义识记

答案:A

21.艾宾浩斯发现的遗忘规律是遗忘的进程不均衡,表现为(  )

A.先慢后快

B.先快后慢

C.时快时慢

D.均匀递减

答案:B

22.由短时记忆转入长时记忆的条件是(  )

A.思维

B.想象

C.注意

D.复述

答案:D

23.游览过八达岭长城的人,头脑中重现长城的形象是(  )

A.后象

B.表象

C.想象

D.联想

答案:B

24.无意义音节的首创者和遗忘曲线的最先提出者是(  )

A.巴甫洛夫

B.艾宾浩斯

C.詹金斯

D.达论巴赫

答案:B

25.许多人利用早晨和晚上的时间学习记忆,其效果优于白天,这是因为早上和晚上所受的是哪种抑制的干扰(  )

A.双重抑制

B.前摄抑制

C.单一抑制

D.倒摄抑制

答案:C

26.心理学中通常把个体心理现象划分为(  )

A.个性心理和心理过程

B.个性心理和心理素质

C.个性心理和心理结构

D.个性心理和心理潜能

答案:A

27.神经系统产生心理活动的基本方式是(  )

A.反映

B.反馈

C.反射

D.反应

答案:C

28.个体活动积极性的内在源泉是(  )

A.兴趣

B.需要

C.信念

D.动机

答案:B

29.晓丹依据麻雀、鹦鹉、喜鹊等都有翅膀和羽毛的特点,总结出有翅膀、有羽毛的动物属于鸟类。她的这种心理活动属于(  )

A.知觉

B.记忆

C.思维

D.想象

答案:C

30.注意除了具有选择功能、保持功能外,还有(  )

A.代替功能

B.预见功能

C.激励功能

D.调节与监督功能

答案:D

六、辨析题:31~3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31.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来看,记忆过程就是对输入信息的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

答案:正确。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来看,记忆过程就是对输入信息的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信息的输入编码是识记过程;信息的储存足保持过程;信息的提取是再认或回忆过程。

32.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现(又称之为回忆)等三个环节。

答案:错误。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再现(又称之为回忆)等三个环节。

七、简答题:33~35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33.简述记忆过程包含的环节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答案:(1)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基本环节。

(2)识记是保持的基础,保持是中间环节,再认或回忆是识记和保持效果的体现,并能进一步巩固和加强识记和保持的内容。

34.简述人格的含义及其特性。

答案:(1)人格是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特有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2)人格具有独特性、稳定性、整体性和功能性等特点。

35.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答案:(1)马斯洛将人类的需要由低到高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2)马斯洛认为,只有低层次需要基本得到满足以后,才能出现高层次需要;个人需要的发展过程像波浪似的演进。

八、论述题:36小题,15分。

36.怎样组织复习才能克服遗忘,提高记忆效果?

答案:复习是防止租克服遗忘的有效方法,研究与实践证明,只有按照心理活动的规律组织复习,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明确学习日的,提高复习的自觉性、积极性。记忆目标和意图越持久、越明确,效果越好;时问意图清楚,效果越好;复习态度积极主动,效果越好。

(2)复习时问要合理安排。根据遗忘进程不均衡——先快后慢的趋势,应趁热打铁及时复习,才能防止学习之后立即快速地遗忘。为避免前摄与倒摄抑制的于扰,避免过分紧张与疲劳,每次复习内容不应过于集中;长时问复习,中间要短暂休息;要做到“学而时习之”,以平时分散复习为主;在分散基础上再进行阶段或集中总复习效果要好。

(3)复习方式不要太单调,要多样化,如视、听、读、写、操作是一种有效复习方式;复习方式应根据记忆材料的性质与数量灵活选择。

(4)采用“记忆术”有助提高复习效果,主要记忆术有:定位记忆术、数字谐音记忆术、串连记忆术、形象控制记忆术及其他记忆术(如异同法、特征法、等距法、推算法、口诀法、谐音法等)。总之,多种方法协同运用,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教育学部分

一、选择题:1~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教育学生必须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这要求教师的知识结构中应有(  )

A.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

B.精深的专业知识

C.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

D.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答案:D

2.热爱学生是教师应该具有的(  )

A.政治素养

B.知识素质

C.能力素养

D.职业道德素养

答案:D

3.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  )

A.辅导作用

B.主导作用

C.桥梁作用

D.决定作用

答案:B

4.学生年龄特征包括的两方面特征是(  )

A.认识和情感特征

B.认识和个性特征

C.个性和性格特征

D.生理和心理特征

答案:D

5.教育科学知识主要包括在哪三门课程之中(  )

A.教育学、管理学和心理学

B.教育学、心理学和分科教学法

C.教育学、管理学和分科教学法

D.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行政学

答案:B

6.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反映教师劳动的哪种特点(  )

A.主体性

B.创造性

C.间接性

D.示范法

答案:D

7.师生关系主要取决于(  )

A.教师

B.学生

C.家长

D.校长

答案:A

8.少年期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是(  )

A.6岁~11岁

B.7岁~12岁

C.11、12岁~14、15岁

D.12、13岁~15、16岁

答案:C

9.“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我国哪位教育家提倡恪守的信条(  )

A.陶行知

B.徐特立

C.鲁迅

D.叶圣陶

答案:A

10.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  )

A.主导作用

B.起决定作用

C.不起主导作用

D.起基础作用

答案:A

11.西方最早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是(  )。

A.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

B.柏拉图的《理想国》

C.拉伯雷的《巨人传》

D.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

答案:A

12.传统教育派的代表人物赫尔巴特倡导的“三中心”是指(  )。

A.教师、活动、经验

B.学生、活动、教材

C.教师、书本、课堂教学

D.学生、经验、活动

答案:C

二、辨析题:13~14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13.教师职业是一种专业。

答案:正确。这是因为教师职业符合以下基本条件:需要专门的知识技能;遵从以奉献和服务精神为核心理念的职业道德;要接受专业训练,并为社会权威机构所认可;拥有专业的自主权。

14.教师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教育学生,可以拆看学生的信件。

答案:错误。因为教师违反了《教育法》规定的受教育者享有的隐私权。从法律角度说,学生是独立的个体,有独立的法律地位,他们的权益受法律的保护。隐私权,包括通信等,受到法律保护。

三、简答题:15~17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5.教师这个职业有哪些重要作用?

答案:教师职业的作用主要是:(1)教师是人类文化知识的传递者,对人类社会的延续与发展有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

(2)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青少年一代的成长起关键作用;

(3)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16.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答案: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其主要依据是:

(1)教师的“教”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这对矛盾当中,教师的教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2)教育工作的决策者。在教育过程中,从教育目标的确定到教学艺术的体现,都取决于教师;

(3)教师是教育方针政策的执行者。教师总是一定社会利益的代表者,是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执行者,他决定着学生的思想政治方向和人格的形成;(4)教师是教育效果的影响者。在教育过程中,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激发,学生学习的成效都有赖于教师。

17.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有哪些职业道德修养?

答案: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职业道德修养:(1)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人民教师应深刻认识自己工作的重大意义,热爱教育事业,具有为教育事业献身的精神。(2)热爱学生。热爱学生是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的集中反映,是搞好教育工作的前提和起点。(3)集体协作的精神。任何教师都不应各行其事,而必须有高度的集体主义精神,不论进行什么工作,都要考虑纵横联系,照顾到左右前后。(4)严格要求自己,为人师表。教师应按照德才兼备的要求“敦品”“励学”,在思想上二、学习工作、生活作风等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做学生的表率。

四、论述题:18小题。15分。

18.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备什么样的素养?

答案: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备以下儿点素养:

1.思想品德修养要求具备:(1)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2)对教育事业献身的精神;(3)热爱学生;(4)集体协作精神;(5)严格要求自己,为人师表。

2.知识结构要求具有:(1)比较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2)精深的专业知识;(3)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4)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3.能力结构方面要求具备:(1)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2)语言表达能力;(3)组织管理能力;(4)自我调控能力。

心理学部分

五、选择题:19~30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9.会骑自行车有利于学习两轮摩托车,这主要受下列哪种选项影响(  )

A.变式

B.定势

C.正迁移

D.负迁移

答案:C

20.医生通过观察、号脉、听诊能诊断病情属下列哪种思维特性(  )

A.直接性

B.间接性

C.广阔性

D.概括性

答案:B

21.一种与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未来的想象叫(  )

A.表象

B.联想

C.做梦

D.幻想

答案:D

22.学生解答问题时,能做到“一题多解”,说明其下列哪种思维能力强(  )

A.再现思维

B.求同思维

C.辐合思维

D.发散思维

答案:D

23.与抽象思维关系密切的因素是(  )

A.表象

B.图形

C.动作

D.语言

答案:D

24.“足智多谋、随机应变”是思维的下列哪种晶质(  )

A.广阔性

B.独立性

C.灵活性

D.逻辑性

答案:C

25.直观时运用变式方法的目的主要是(  )

A.激发兴趣

B.引起注意

C.丰富想象

D.掌握概念

答案:D

26.受过去经验与习惯影响而产生的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是(  )

A.定势

B.定义

C.变式

D.同化

答案:A

27.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在性质上存在的差异是(  )

A.表象储备

B.实践要求

C.知识经验

D.新颖程度

答案:A

28.分析问题找出主要矛盾的过程是下列哪一个解决问题的阶段(  )

A.提出问题

B.明确问题

C.提出假设

D.检验假设

答案:B

29.心理学通常把个体心理现象划分为个性心理和( )

A.心理潜能

B.心理活动

C.心理结构

D.心理过程

参考答案:D

30.根据反映的客观对象不同,知觉可以分为时间知觉、运动知觉和(  )。

A.空间知觉

B.顺序知觉

C.整体知觉

D.系统知觉

答案:A

六、辨析题:31~3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31.思维和感觉、知觉一样。也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答案:正确。思维和感觉、知觉一样,也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不过感觉和知觉是对客观现实的直接的反映,它们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外部现象或个别属性,而思维则是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32.在解决问题的阶段中,一般说先明确问题,再提出问题。

答案:错误。在解决问题的阶段中,一般说先提出问题,再明确问题。

七、简答题:33~35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33.人的思维活动有何特点?

答案:人的思维活动有以下特点:(1)具有间接反映的特点。它往往是通过其他事物或事物的外部特性为媒介,通过中间环节推理,来反映事物本质特性的一种方式。(2)具有概括反映的特点。思维活动不是反映事物表面的、具体的、个别的事物,而是反映了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与本质特征,反映事物运动的内部规律及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3)思维的间接与概括的反映是借助语言与言语来实现的。第二信号系统的活动,也是人类思维的重要特征之一。

34.思维的基本过程包括哪些环节?

答案:思维的基本过程包括:(1)分析与综合过程,是认识活动的最基本过程,也是思维基本过程,其余过程均由此派生出来。(2)比较过程,在头脑中通过对比,来确定事物之间异同点和关系.的思维过程。(3)抽象与概括过程,是在人脑中提取出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并把这些本质特征联合在一起的过程。这是人类特有的思维的重要过程。(4)分类、系统化与具体化过程,分类是按照事物异同加以分门别类的过程;系统化是按照本质特征对事物分类与归类,形成完整体系的过程;具体化是一般概念与规律的实际运用过程。

35.如何使学生掌握科学概念?

答案:要让学生更好掌握科学概念,应做到以下几点:(1)合理利用日常概念;(2)充分利用感性材料与经验;(3)注意“变式”在掌握概念中的作用;(4)要将词与感性材料相结合;(5)正确下定义;(6)在实际应用中掌握概念;(7)运用求同与求异方法,形成正确的概念体系。

八、论述题:36小题,15分。

36.良好的思维品质有哪些特性?

答案:一般说来,良好的思维品质结构有以下特点:(1)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

(2)思维的独立性与批判性;

(3)思维的逻辑性;

(4)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5)思维的创造性。

教育学部分

一、选择题:1~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教育学生必须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这要求教师的知识结构中应有(  )

A.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

B.精深的专业知识

C.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

D.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答案:D

2.热爱学生是教师应该具有的(  )

A.政治素养

B.知识素质

C.能力素养

D.职业道德素养

答案:D

3.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  )

A.辅导作用

B.主导作用

C.桥梁作用

D.决定作用

答案:B

4.学生年龄特征包括的两方面特征是(  )

A.认识和情感特征

B.认识和个性特征

C.个性和性格特征

D.生理和心理特征

答案:D

5.教育科学知识主要包括在哪三门课程之中(  )

A.教育学、管理学和心理学

B.教育学、心理学和分科教学法

C.教育学、管理学和分科教学法

D.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行政学

答案:B

6.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反映教师劳动的哪种特点(  )

A.主体性

B.创造性

C.间接性

D.示范法

答案:D

7.师生关系主要取决于(  )

A.教师

B.学生

C.家长

D.校长

答案:A

8.少年期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是(  )

A.6岁~11岁

B.7岁~12岁

C.11、12岁~14、15岁

D.12、13岁~15、16岁

答案:C

9.“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我国哪位教育家提倡恪守的信条(  )

A.陶行知

B.徐特立

C.鲁迅

D.叶圣陶

答案:A

10.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  )

A.主导作用

B.起决定作用

C.不起主导作用

D.起基础作用

答案:A

11.西方最早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是(  )。

A.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

B.柏拉图的《理想国》

C.拉伯雷的《巨人传》

D.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

答案:A

12.传统教育派的代表人物赫尔巴特倡导的“三中心”是指(  )。

A.教师、活动、经验

B.学生、活动、教材

C.教师、书本、课堂教学

D.学生、经验、活动

答案:C

二、辨析题:13~14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13.教师职业是一种专业。

答案:正确。这是因为教师职业符合以下基本条件:需要专门的知识技能;遵从以奉献和服务精神为核心理念的职业道德;要接受专业训练,并为社会权威机构所认可;拥有专业的自主权。

14.教师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教育学生,可以拆看学生的信件。

答案:错误。因为教师违反了《教育法》规定的受教育者享有的隐私权。从法律角度说,学生是独立的个体,有独立的法律地位,他们的权益受法律的保护。隐私权,包括通信等,受到法律保护。

三、简答题:15~17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5.教师这个职业有哪些重要作用?

答案:教师职业的作用主要是:(1)教师是人类文化知识的传递者,对人类社会的延续与发展有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

(2)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青少年一代的成长起关键作用;

(3)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16.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答案: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其主要依据是:

(1)教师的“教”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这对矛盾当中,教师的教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2)教育工作的决策者。在教育过程中,从教育目标的确定到教学艺术的体现,都取决于教师;

(3)教师是教育方针政策的执行者。教师总是一定社会利益的代表者,是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执行者,他决定着学生的思想政治方向和人格的形成;(4)教师是教育效果的影响者。在教育过程中,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激发,学生学习的成效都有赖于教师。

17.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有哪些职业道德修养?

答案: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职业道德修养:(1)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人民教师应深刻认识自己工作的重大意义,热爱教育事业,具有为教育事业献身的精神。(2)热爱学生。热爱学生是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的集中反映,是搞好教育工作的前提和起点。(3)集体协作的精神。任何教师都不应各行其事,而必须有高度的集体主义精神,不论进行什么工作,都要考虑纵横联系,照顾到左右前后。(4)严格要求自己,为人师表。教师应按照德才兼备的要求“敦品”“励学”,在思想上二、学习工作、生活作风等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做学生的表率。

四、论述题:18小题。15分。

18.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备什么样的素养?

答案: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备以下儿点素养:

1.思想品德修养要求具备:(1)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2)对教育事业献身的精神;(3)热爱学生;(4)集体协作精神;(5)严格要求自己,为人师表。

2.知识结构要求具有:(1)比较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2)精深的专业知识;(3)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4)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3.能力结构方面要求具备:(1)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2)语言表达能力;(3)组织管理能力;(4)自我调控能力。

心理学部分

五、选择题:19~30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9.会骑自行车有利于学习两轮摩托车,这主要受下列哪种选项影响(  )

A.变式

B.定势

C.正迁移

D.负迁移

答案:C

20.医生通过观察、号脉、听诊能诊断病情属下列哪种思维特性(  )

A.直接性

B.间接性

C.广阔性

D.概括性

答案:B

21.一种与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未来的想象叫(  )

A.表象

B.联想

C.做梦

D.幻想

答案:D

22.学生解答问题时,能做到“一题多解”,说明其下列哪种思维能力强(  )

A.再现思维

B.求同思维

C.辐合思维

D.发散思维

答案:D

23.与抽象思维关系密切的因素是(  )

A.表象

B.图形

C.动作

D.语言

答案:D

24.“足智多谋、随机应变”是思维的下列哪种晶质(  )

A.广阔性

B.独立性

C.灵活性

D.逻辑性

答案:C

25.直观时运用变式方法的目的主要是(  )

A.激发兴趣

B.引起注意

C.丰富想象

D.掌握概念

答案:D

26.受过去经验与习惯影响而产生的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是(  )

A.定势

B.定义

C.变式

D.同化

答案:A

27.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在性质上存在的差异是(  )

A.表象储备

B.实践要求

C.知识经验

D.新颖程度

答案:A

28.分析问题找出主要矛盾的过程是下列哪一个解决问题的阶段(  )

A.提出问题

B.明确问题

C.提出假设

D.检验假设

答案:B

29.心理学通常把个体心理现象划分为个性心理和( )

A.心理潜能

B.心理活动

C.心理结构

D.心理过程

参考答案:D

30.根据反映的客观对象不同,知觉可以分为时间知觉、运动知觉和(  )。

A.空间知觉

B.顺序知觉

C.整体知觉

D.系统知觉

答案:A

六、辨析题:31~3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31.思维和感觉、知觉一样。也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答案:正确。思维和感觉、知觉一样,也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不过感觉和知觉是对客观现实的直接的反映,它们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外部现象或个别属性,而思维则是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32.在解决问题的阶段中,一般说先明确问题,再提出问题。

答案:错误。在解决问题的阶段中,一般说先提出问题,再明确问题。

七、简答题:33~35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33.人的思维活动有何特点?

答案:人的思维活动有以下特点:(1)具有间接反映的特点。它往往是通过其他事物或事物的外部特性为媒介,通过中间环节推理,来反映事物本质特性的一种方式。(2)具有概括反映的特点。思维活动不是反映事物表面的、具体的、个别的事物,而是反映了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与本质特征,反映事物运动的内部规律及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3)思维的间接与概括的反映是借助语言与言语来实现的。第二信号系统的活动,也是人类思维的重要特征之一。

34.思维的基本过程包括哪些环节?

答案:思维的基本过程包括:(1)分析与综合过程,是认识活动的最基本过程,也是思维基本过程,其余过程均由此派生出来。(2)比较过程,在头脑中通过对比,来确定事物之间异同点和关系.的思维过程。(3)抽象与概括过程,是在人脑中提取出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并把这些本质特征联合在一起的过程。这是人类特有的思维的重要过程。(4)分类、系统化与具体化过程,分类是按照事物异同加以分门别类的过程;系统化是按照本质特征对事物分类与归类,形成完整体系的过程;具体化是一般概念与规律的实际运用过程。

35.如何使学生掌握科学概念?

答案:要让学生更好掌握科学概念,应做到以下几点:(1)合理利用日常概念;(2)充分利用感性材料与经验;(3)注意“变式”在掌握概念中的作用;(4)要将词与感性材料相结合;(5)正确下定义;(6)在实际应用中掌握概念;(7)运用求同与求异方法,形成正确的概念体系。

八、论述题:36小题,15分。

36.良好的思维品质有哪些特性?

答案:一般说来,良好的思维品质结构有以下特点:(1)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

(2)思维的独立性与批判性;

(3)思维的逻辑性;

(4)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5)思维的创造性。

教育学部分

一、选择题:1~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称为(  )

A.气质

B.性格

C.意志

D.情感

答案:D

2.情绪与情感是以下列哪种选项为中介的反映形式(  )

A.需要

B.动机

C.态度

D.认识

答案:A

3.某下岗女工在找到工作时,感到平静而高兴是下列哪种情绪状态(  )

A.心境

B.激情

C.应邀

D.热情

答案:A

4.出乎意料的紧急情况引起的情绪是(  )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热情

答案:C

5.“满意与不满意”是情绪、情感的哪种两极性作用(  )

A.肯定与否定

B.增力与减力

C.激动与平静

D.紧张与轻松

答案:A

6.情绪和情感所反映的是(  )

A.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

B.B客观事物的外部现象

C.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

D.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

答案:D

7. 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必然的联系称为

A 教育规律

B 教育法规

C 教育原则

D 教育政策

答案:A

8.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西方兴起了批判教育学理论,其代表作之一是

A 斯普朗格的《教育与文化》

B 阿普尔的《教育与权力》

C 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

D 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

答案:B

9. 明确提出“教育适应自然原则”的近代教育家是

A 夸美纽斯

B 洛克

C 马申斯基

D 第斯多惠

答案:A

10.在旧的社会制度下,可能会出现新的教育思想和理论;新的社会制度建立后,旧的教育思想和理论还将继续存在。这说明了

A 教育超前于政治经济的发展

B 教育滞后于政治经济的发展

C 教育与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D 政治经济决定教育的发展

答案:C

11. 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的错误主要是否定了教育的

A 继承性

B 社会性

C 永恒性

D 独立性

答案:B

12. 在全面发展教育中,各育是相互联系的,但又相对独立,各自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提供物质基础的是

A 德育

B 智育

C 体育

D 劳动技术教育

答案:C

二、辨析题:13~14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13.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兴趣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答案:错误。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14.心境是一种微弱的、持续时间较长的,带有弥散性的情绪状态。

答案:正确。心境是一种缓和而又微弱的情绪体验,这种体验持续的时问较长,少则几天数日,长则数年之久。而且它是一种非定向的弥散性的情绪体验,它并不指向特定对象。

三、简答题:15~17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5.简述情绪的性质。

答案:情绪为刺激所引起;情绪是主观意识经验;情绪状态不容易自控;情绪与动机关系密切。

16.什么是情绪,并简述情绪与认知的关系?

答案: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情绪与认知的联系:(1)认知是产生情绪、情感的前提和基础。人们通过感知觉、记忆、思维等认识过程,有了对事物各种属性的认识,才能有主客体之间需求关系的反映,从而产生情绪与情感,没有对事物的认识就不能产生情绪和情感。(2)情绪对认知有动力作用。人的情感不仅以认识为基础,反过来又会影响人的认识过程。情绪与认知的区别:(1)认知反映客观事物本身的属性,情绪则反映主体与客体之间的需求关系。(2)认知活动随意性强,情绪活动随意性弱。(3)情绪比认知活动有更强和鲜明的机体表现。

1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了学生享有哪些权利?

答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学生享有下列基本权利:

(1)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劳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

(2)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

(3)在学生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

(4)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依法提起诉讼。

(5)依法享有受教育权、姓名权、荣誉权、隐私权、健康权等其他权利。

四、论述题:18小题。15分。

18.结合教学实际分析说明教学过程的五个基本阶段。

答案:(1)教学过程的五个基本阶段:

①激发学习动机。学习动机??学生学习的兴趣、求知欲、愿望等。(2分)

②感知教材,形成表象。为了理解和掌握书本知识(间接经验),学生必须有感性认识做基础。(2分)

③理解教材,形成概念。在教学中,丰富学生感性认识的目的就在于帮助他们理解教材,领会理论。理解教材,形成概念,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对学生掌握知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2分)

④知识的巩固与保持。知识的巩固与保持有利于深刻领会知识,自然地运用知识,他是教学过程不可缺少的环节。教学过程中专门的知识巩固工作就是各种形式的复习。

⑤运用知识。掌握知识的目的在于运用,它可以形成学生的技能技巧。(2分)

(2)结合实际分析论述,酌情给1~5分。

心理学部分

五、选择题:19~30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9.根据教学大纲系统表述学科内容的足(  )

A.教学指导书

B.教学参考书

C.教科书

D.教案

答案:C

20.课程可被划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这是从哪个角度来对课程进行划分的?(  )

A.学生对课程选择的自由度

B.课程管理制度角度

C.课程的组织核心

D.课程的存在形式

答案:B

21.下列哪一个观点不符合我国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设置的特点?(  )

A.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

B.初中阶段以分科课程为主

C.高中阶段以分科课程为主

D.初中阶段分科与综合课程相结合

答案:B

22. 具有音乐造诣的人听到交响乐时,在脑中会产生与此相应的景象。这种心理现象是

A 听觉

B 知觉

C 联绝

D 直觉

答案:C

23.在考场上,飞进的小鸟并没有引起考生的注意,他们仍在奋笔疾书答卷。这体现的注意功能是

A 指向

B 选择

C 保持

D 分配

答案:C

2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智力的是

A 观察力

B 记忆力

C 想象力

D 意志力

答案:D

25.在人口总体中,智商分布基本上呈

A 正偏态

B 正态

C “U”型

D 负偏态

答案:B

26.创造性思维的主要心里成分是

A 发散思维

B 聚合思维

C 分析思维

D 抽象思维

答案:A

27.成功后的狂喜、失败后的绝望等情绪状态是

A 应激

B 心境

C 激情

D 热情

答案:C

28.根据与动机相关联的需要起源划分,成就、交往、威信、赞誉等属于

A 生理性动机

B 社会性动机

C 远景性动机

D 近景性动机

答案:B

29.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是

A 动作技能

B 认知技能

C 运算技能

D 智力技能

答案:A

30.对人名、地名、定理等的记忆属于

A 内隐记忆

B 情景记忆

C 程序性记忆

D 陈述性记忆

答案:D

六、辨析题:31~3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31.无论何种程度的焦虑状态对考试都是有害的。

答案:错误。(2分)

面对考试,一定程度的焦虑是无害的;并且适度的考试焦虑对唤起大脑皮层的兴奋、活跃思维具有积极作用。但过度焦虑则会导致学生认知能力降低,干扰正常的分析和判断,并对身心健康造成潜在的威胁。(4分)

32.“谈梅生津”属于第一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

答案:错误。(2分)

第一信号系统是指由具体事务及其属性作为条件刺激而形成的条件反射系统。由语言作为条件刺激而形成的条件反射系统称为第二信号系统。“谈梅生津”是由语言引起的,应当属于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4分)

七、简答题:33~35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33.简答国外课程与教学内容的改革。

答案:(1)在指导思想上,各种课程理论相互渗透与融合;

(2)在课程内容上,蘑视教材的现代化和理论化;

(3)学科类型上,趋于综合化和一体化;

(4)在课程结构上,普通课程和职业课程相结合;

(5)加大课程难度,进行“尖子生”的筛选和培养。

34.如何遵循感知规律促进直观教学?

答案:(1)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灵活运用实物直观、模像直观和言语直观。(3分)

(2)运用知觉的组织原则,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3分)

(3)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2分)

35.比较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特点。

答案:(1)短时记忆保持时间短,长时记忆保持时间长。(2分)

(2)短时记忆容量有限,长时记忆容量无限。(2分)

(3)短时记忆的信息容易受到干扰而遗忘,长时记忆的信息因受到抑制而使信息提取困难。(2分)

(4)短时记忆以言语听觉编码为主,长时记忆以意义编码为主。(2分)

八、论述题:36小题,15分。

36. 结合教育实践,论述学校教育对学生良好人格形成的重要作用。

答案:(1)学校教育对学生良好人格形成的重要作用:

①学生通过课堂教学接受系统的科学知识,同时形成科学世界观。(4分)

②良好的校风和班风能促使学生形成主动性、独立性和自觉遵守纪律等良好人格特征。(4分)

③教师通过各种教育活动,采用适合不同年龄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教育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学生良好的人格特征。(4分)

(2)结合教育实践论述,酌情给1~3分。

教育学部分

一、选择题:1~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人的认识的倾向性是(  )

A.兴趣

B.需要

C.动机

D.理想

答案:A

2.根据需要起源不同,可将其划分为(  )

A.生理与社会需要

B.物质与精神需要

C.爱与隶属需要

D.成就与交往需要

答案:A

3.动机水平适中,最有利于激发学习动机的理论(  )

A.成就动机理论

B.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

C.成绩结构理论

D.强化理论

答案:B

4.马斯洛需要层次中的最高层次需要是(  )

A.生理与安全需要

B.社交与尊重需要

C.求知与审美需要

D.自我实现需要

答案:D

5.根据动机的性质与社会价值不同,动机划分为(  )

A.生理型与社会性

B.高尚和低级

C.长远与短暂

D.主导性与辅助性

答案:D

6.苏联教育家阿募纳什维利提出了合作教育学的理论。合作教育学的核心是()

A.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合作

B.学校和社会之问的合作

C.学校和家庭之间的合作

D.学生和学生之问的合作

答案: A

7.试图在心理学基础之上建立教育方法论,并提出了著名的阶段教学的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

B.斯宾塞

C.赫尔巴特

D.杜威

答案: C

8.教育科学现已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科学体系,这个体系中的基础学科是()

A.教育学

B.教育哲学

C.教育心理学

D.教育生理学

答案: A

9.在教育的文化功能中,将存储形态文化转变为活跃形态文化是教育()

A.传递文化的功能

B.活化文化的功能

C.交流文化的功能

D.更新文化的功能

答案: B

10.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惟一方法是()

A.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B.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

C.德育与智育、体育相结合

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答案: D

11.在我国现代学制改革中,第一次规定男女同校、废止读经,并将学堂改为学校的学制是()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答案: C

12.19931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曾提出“两基”的教育发展总目标。其中‘‘两基”是指()

A.传授与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B.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C.基本完成教育体制改革,基本完善教育结构

D.基本完成课程改革任务,基本实施素质教育

答案: B

二、辨析题:13~14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13.韦纳指出,多数情况下,人们只把成功与失败结果归结为智力、努力、任务的难度及运气四个因素。

答案:正确。韦纳指出,多数情况下,人们只把成功与失败结果归结为能力、努力、任务的难度及运气四个因素。

14.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的研究表明,学习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是固定不变的。

答案:错误。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的研究表明,学习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根据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学习任务比较简单时,学习动机强度较高可达到最佳水平,学习任务比较困难时,学习动机强度较低可达到最佳水平。

三、简答题:15~17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5.如何利用学习动机学校效果的互动关系来培养学习需要?

答案:(1)学习动机通过直接制约学习积极性,影响学习效果。

(2)由学习效果所产生的成败体验,反作用于学习动机。

(3)掌握评分的艺术,使每个学生体验到成功感。

(4)使学生掌握扎实的知识技能,获得真正的成功。

16.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如何创设问题情境?

答案:要想创设问题情境,首先要求教师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结构,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此外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状态,使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水平构成一个适当的跨度。这样,才能创设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它既可以用教师设问的方式提出,也可以用作业的方式提出;它既可以从新旧教材的联系方面引进,也可以从学生的日常经验引进;它既可在教学开始时进行,也可在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束时进行。

17.德育过程有哪些基本规律可循?

答案:(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2)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

(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四、论述题:18小题。15分。

18.如何合理设置课堂环境,妥善组织学习竞赛?

答案:在实际的课堂环境中,主要存在着三种现实的课堂结构:竞争型、合作型和个体化型。在竞争型目标结构中,团体成员之间的目标具有对抗性,只有其他人达不到目标时,某一个体才有可能达到目标,取得成功;如果其他人成功人,则降低了某一个体成功的可能性。

在合作型目标结构中,团体成员之间有着共同的目标,只有所有成员都达到目标时,某一个体才有可能达到目标,取得成功;如果团体中某一人达不到目标,则其他人也达不到目标。

在个体化目标结构中,个体是否成功与团体中的其他成员是否达到目标无关,个体注重的是自己对学习的完成情况和自身的进步幅度。

竞争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存在一定的消极影响,但完全取消竞争也是不现实的,关键是如何正确使用竞争手段。学习竞赛以竞赛中的名次或胜负为诱因,可以满足学生的附属和自我提高的需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影响其学习效果。

心理学部分

五、选择题:19~30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9.教学的特殊组织形式是(  )

A.课堂教学

B.小组教学

C.现场教学

D.复式教学

答案:D

20.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观察实物或模型,或向学生作示范性的实验,以使学生获得有关感性知识的教学方法是(  )

A.实验法

B.演示法

C.参观法

D.实习作业法

答案:B

21.《论语》上提出的“举一反三”的教学要求体现了教学的(  )

A.巩固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答案:B

22.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A.备课

B.上课

C.布置作业

D.课外辅导

答案:B

23.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  )

A.教学为主

B.德育为主

C.教师为主

D.学生为主

答案:A

24.我国当今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

A.课堂教学

B.个别教学

C.小组教学

D.现场教学

答案:A

25.教学是(  )

A.教师教的活动

B.学生学的活动

C.教加学的活动

D.教师教学生学的活动

答案:D

26.以纲要形式规定的有关课程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是(  )

A.课程计划

B.教学方法

C.教材

D.学科课程标准

答案:D

27.人们常说,“教有法,而无定法”,这句话反映了教师劳动的(  )

A.连续性

B.创造性

C.长期性

D.示范性

答案:B

28.在近代教育史上,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训练学生的智力或思维而传授知识无关紧要的理论被称为(  )

A.现代教育理论

B.传统教育理论

C.形式教育理论

D.实质教育理论

答案:C

29.神经系统基本的活动方式是()

A.反射

B.反馈

C.反映

D.反应

答案: A

30.看到一个苹果,它的形状、大小等属性都会在人脑中同时得到反映。这种心理活动是()

A.感觉

B.知觉

C.直觉

D.联觉

答案: B

六、辨析题:31~3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31.循序渐进教学原则中的“序”是指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顺序

答案:错误。此说法不全面。“序”有两层涵义:一是学科的逻辑系统;二是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顺序。

32.知识多了,智力自然就提高了。

答案:错误。要使知识的掌握真正促进智力的发展必须具备如下条件:第一,从传授知识的内容看,传授学生的知识应是规律性的知识。只有掌握了规律性的知识,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才能实现知识的“迁移”,才能由已知推至未知,才具有真正的思维能力。而且也只有规律性的知识,才需要理性思维的形式。第二,从传授知识的量来看,在一定时问范围内所学知识的量要适当,不能过多。要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时间去思考。通过思考,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第三,采用启发式教学。教学过程自始至终都应唤起学生积极的思维,启发学生学习的愿望,引导学生学习的兴趣,始终使学生处在一种对知识的追求状态。

七、简答题:33~35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33.教学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答案:(1)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3)直观性原则;

(4)启发性原则;

(5)循序渐进原则;

(6)巩固性原则;

(7)因材施教原则。

34.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法有哪些?

答案:(1)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和读书指导法;

(2)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有演示法和参观法;

(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有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和实践活动法;

(4)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

(5)以情感陶冶(体验)为主的教学方法有欣赏教学法和情境教学法。

35.简述如何根据记忆规律促进知识的巩固。

答案:(1)明确记忆的目的,增强学习主动性。

(2)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建立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3)对学习材料进行精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

(4)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

(5)运用多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

(6)注重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

八、论述题:36小题,15分。

36.试述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

答案:(1)涵义:它是指教学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把现代先进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传授给学生,同时要结合知识、技能内在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为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奠定基础。

(2)这一原则的实质是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把教书和育人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学的思想性与科学性是相辅相成的,相互促进的。一般地说,科学性是思想性的基础,思想性是科学性的灵魂和内在属性。

(3)贯彻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的基本要求:

①教师要保证教学的科学性;

②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③教师要通过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④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思想水平。

教育学部分

一、选择题:1~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德育原则是有效地进行德育工作必须遵循的(  )

A.基本要求

B.具体程序

C.具体方法

D.实施途径

答案:C

2.通过常规训练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办法属于(  )

A.说理教育法

B.陶冶教育法

C.榜样示范法

D.实际锻炼法

答案:D

3.德育是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  )

A.政治立场和观点的教育

B.政治思想的教育

C.道德品质的教育

D.品德的教育

答案:D

4.德育过程的基础(  )

A.活动和交往

B.自我教育

C.学校教育

D.说理教育

答案:A

5.德育过程中的主要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  )

A.认识水平之间的矛盾

B.智力水平之间的矛盾

C.品德水平之问的矛盾

D.能力水平之问的矛盾

答案:C

6.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进行顺序是(  )

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

C.以意为开端,意、知、情、行依次进行

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

答案:D

7.学校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

A.教学

B.社会实践活动

C.课外活动

D.班主任工作

答案:A

8.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曾提出过的著名德育原则足(  )

A.社会化活动法则

B.教学的教育性原则

C.自然后果原则

D.知行统一原则

答案:B

9.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德育原则是下列哪位教育家的成功教育经验(  )

A.乌申斯基

B.加里宁

C.马卡连柯

D.赞科夫

答案:C

10.通过操行评定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方法属于(  )

A.说服教育法

B.品德评价法

C.榜样示范法

D.陶冶教育法

答案:B

11.首次从理论上论证班级授课制的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

B.洛克

C.赫尔巴特

D.卢梭

答案: A

12.在教育学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理论派别,其中美国的鲍尔斯与金蒂斯倡导的是()

A.实验教育学

B.文化教育学

C.实用主义教育学

D.批判教育学

答案: D

二、辨析题:13~14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13.德育过程就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过程。

答案:错误。德育过程和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两个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概念。其主要不同在于三点:其一,范畴不同。德育过程属于教育活动,思想品德形成过程属于素质发展范畴。其二,影响因素不同。其三,结果不同。

14.“一个钥匙开一把锁”体现的是德育的方向性原则。

答案:错误。体现的是因材施教的原则。

三、简答题:15~17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5.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有哪些?

答案:德育过程具有以下几条基本规律:(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2)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16.简述“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这一德育过程规律。

答案:(1)德育过程的长期性是由人的认识规律决定的。德育内容、方法不会总停留在一个水平上,会不断地发展、变化,德育任务的完成是一个长期过程。

(2)青少年可塑性强、思想不成熟、缺乏生活经验,常表现为品德水平时高时低,说明了德育过程的反复性。

(3)每一次反复都不是前一次的简单重复,而是注入了新的内容,带有逐步提高的性质。这就要求教育者抓反复、反复抓。

17.教育的文化功能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1)传递保存文化。

(2)活化文化。

(3)交流、融合文化。

(4)选择文化。

(5)更新与创造文化。

四、论述题:18小题。15分。

18.联系实际,论述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德育原则。

答案:(1)这一原则的基本涵义是:德育工作既要正面引导,说理教育,启发自觉,调动学生接受教育的内在动力,又要辅之以必要的纪律约束,并使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2)这一原则是根据社会主义教育目的提出的,符合德育过程的本质规律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正面引导与纪律约束是相辅相成的。

(3)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是:①坚持正面教育原则。以科学的理论,客观的事实,先进的榜样和表扬、鼓励为主的方法,教育和引导学生。

②坚持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启发自觉。做到事要实,理要真,情理交融。

③建立健全学校规章制度和集体组织的公约、守则等,并且严格管理,认真执行,督促学生约束自己的行为。

心理学部分

五、选择题:19~30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9.人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完成的智力活动方式是(  )

A.动作技能

B.智力技能

C.技能

D.练习

答案:B

20.操作技能的特点是(  )

A.物质性、外显性、展开性

B.物质性、外显性、简缩性

C.观念性、内隐性、简缩性

D.观念性、内稳性、展开性

答案:A

21.在操作技能形成过程中,视觉控制逐渐让位于动觉控制的阶段是(  )

A.操作定向

B.操作模仿

C.操作整合

D.操作熟练

答案:C

22.在智力技能形成过程中,需要把智力活动模式以展开的、外显的方式予以实施的阶段是(  )

A.原型定向

B.操作定向

C.原型操作

D.原型内化

答案:C

23.技能属于哪个范畴(  )

A.心理过程

B.知识

C.个性

D.能力

答案:A

24.操作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是(  )

A.练习

B.感知

C.活动

D.思维

答案:A

25.视觉控制作用大大降低,不需要视觉专门控制,动觉控制占主导地位是哪一操作技能阶段的特点(  )

A.操作定向

B.操作模仿

C.操作整合

D.操作熟练

答案:D

26.智力活动的对象特性是(  )

A.物质性

B.展开性

C.观念性

D.简缩性

答案:C

27.学生效仿教师提供的示范操作动作,在头脑中形成有关操作活动的动觉映像,这是操作技能形成的哪个阶段(  )

A.操作整合

B.操作模仿

C.操作熟练

D.操作定向

答案:B

28.学生动作的执行由出声的外部语言到不出声的外部语言,再到内部语言的过程是智力技能形成的哪个阶段(  )

A.原型操作

B.原型定向

C.原型内化

D.操作练习

答案:C

29.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是()

A.望梅止渴

B.谈梅止渴

C.含梅止渴

D.食梅止渴

答案: B

30.运用已有知识经验,按照现成方案与程序解决问题的思维是()

A.常规性思维

B.集中性思维

C.创造性思维

D.发散性思维

答案: A

六、辨析题:31~3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31.技能是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而形成的动作方式或智力方式。

答案:错误。技能是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动作方式或智力方式。

32.技能是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与一般的随意运动无区别。

答案:错误。技能是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区别于一般的随意运动。

七、简答题:33~35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33.分析操作技能的特点和形成阶段。

答案:操作技能的特点:活动对象的物质性;动作进行的外显性;动作结构的展开性。操作技能的形成大体包括以下四个阶段:(1)操作的定向;(2)操作的模仿;(3)操作的整合;(4)操作的熟练。

34.简述智力技能的特点和形成阶段。

答案:智力技能的特点:智力技能动作对象的观念性;动作进行的内隐性;动作结构的简缩性。智力技能的形成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1)原型定向;(2)原型操作;(3)原型内化。

35.简述心理健康的现实标准。

答案: (1)自我意识正确。

(2)人际关系协调。

(3)性别角色分化。

(4)情绪积极稳定。

(5)社会适应良好。

(6)人格结构完整。

八、论述题:36小题,15分。

36.如何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

答案:(1)指导学生了解操作技能的完整过程,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完整的动作表象,建立起操作活动的定向映像,通过表象调节动作。并要求掌握分解的动作要领,防止操作技能学习中出现盲目模仿。(2)为学生提供典型的操作技能示范,以利于学生的模仿学习。(3)组织有效的练习。组织有效的练习应注意以下几点:明确练习的目的和要求,增强学习动机;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和知识,提高练习的效率;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先简后繁;正确掌握练习速度,保汪练习质量;适当安排练习次数和时间;练习方式要多样化;让学生每次知道练习结果,及时改进。

教育学部分

一、选择题:1~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 ( )

A.教好学生

B.做好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工作

C.带好班级

D.带好班级,教好学生

答案:D

2.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

A.了解和研究学生

B.组组织养班集体

C.进行个别教育

D.协调各方面教育影响

答案:B

3.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是 ( )

A.成立了班委会

B.开展了班级工作

C.形成正确舆论

D.确定了班级工作计划

答案:C

4.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基本方法是 ( )

A.考核法

B.观察法

C.问卷法

D.谈话法

答案:B

5.班主任工作总结一般包括 ( )

A.学期总结和学年总结

B.全面总结和专题总结

C.课内总结和谍外总结

D.学习总结和思想总结

答案:B

6.班主任做好班级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 ( )

A.了解和研究学生

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C.进行个别教育

D.协调各方面教育影响

答案:A

7.班主任要做好个别教育工作。所谓个别教育是指 ( )

A.班集体中优秀生的个别教育

B.班集体中后进生的转化教育

C.既包括优秀牛的个别教育,也包括后进生的转化教育

D.全班学生的教育

答案:C

8.班主任是全面负责一个班 ( )

A.教学工作的教师

B.德育工作的教师

C.学生工作的教师

D.团队工作的教师

答案:C

9.教育学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不同的理论派别。其中杜威倡导的是()

A.实用主义教育学

B.实验教育学

C.文化教育学

D.批判教育学

答案: A

10.著名学前教育家福禄贝尔的代表作是()

A.《教育漫话》

B.《爱弥儿》

C.《人的教育》

D.《教育论》

答案: C

11.提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教育家是()

A.巴班期基

B.皮亚杰

C.布鲁纳

D.瓦根舍因

答案: A

12.教育者应在儿童发展的某一关键期对儿童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因为人的发展具有()

A.顺序性和阶段性

B.不均衡性

C.稳定性和可变性

D.个别差异性

答案: B

二、辨析题:13~14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13.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基本方法是问卷法。

答案:错误。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基本方法是观察法。这是因为班主任可以经常深入到学生学习、劳动、课余和课外生活中去观察和了解学生,在自然状态下获取真实材料。问卷法只是辅助手段。

14.集体舆论是班主任倡导的言论。

答案:错误。集体舆论是在集体中占优势的,为大多数人所赞同的言论和意见。是集体生活和集体成员意愿的反映,而不是班主任所倡导的言论。

三、简答题:15~17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5.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案:(1)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2)教育学生努力学习,完成学习任务;(3)指导学生课余生活,关心学生身体健康;(4)组织学生参加劳动和其他社会活动;(5)指导班委会、共青团和少先队工作;(6)做好家长工作,争取社会有关方面配合;(7)评定学生操行。

16.班主任工作的方法有哪些?

答案:(1)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3)做好个别教育工作;(4)同家庭和社会教育密切配合,统一各方面的教育力量;(5)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计划和总结。

17.教育的社会功能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1)教育的政治功能,即教育为政治服务的功能。(2)教育的经济功能,即教育促进物质生产发展和改善、促进一定生产关系的功能。(3)教育的文化功能,包括传递保存文化、活化文化、交流融合文化、选择文化、更新与创造文化等功能。

四、论述题:18小题。15分。

18.结合实际,谈淡班主任应如何组织和培养一个良好的班集体。

答案:应结合实践论述,论述时要把握以下要点:组织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班主任工作的目的和结果。班主任组织和培养班集体的办法有:(1)确立班集体的奋斗目标;(2)选择和培养班干部;(3)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4)组织多样的教育活动,如班团组织的专题集会、文艺、体育等活动。

心理学部分

五、选择题:19~30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9.智力是下列哪种能力的综合(  )

A.观察能力

B.思维能力

C.一般能力

D.特殊能力

答案:C

20.技能的活动方式是(  )

A.合乎法则的

B.不随意运动的

C.遗传获得的

D.知识经验的

答案:A

21.智力的核心成分是(  )

A.创造能力

B.抽象思维能力

C.观察力

D.记忆力

答案:B

22.操作技能的特点是(  )

A.物质性、外显性、展开性

B.观念性、内潜性、简缩性

C.物质性、外显性、简缩性

D.观念性、内潜性、展开性

答案:A

23.“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这句俗语为人格的什么作了最好的诠释 ( )

A.稳定性

B.独特性

C.整合性

D.功能性

答案:B

24.1937年出版《人格:心理学的解释》一书,标志着用科学方法系统研究人格问题的开始的人是 ( )

A.卡特尔

B.塔佩斯

C.奥尔波特

D.霍兰德

答案:C

25.下面哪一种测验属于自陈式人格测验 ( )

A.罗复克墨迹测验

B.句子完成测验

C.主题统觉测验

D.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

答案:D

26.这种人不重视社交,而重视物质的、实际的利益,他们遵守规则,喜欢安定,感情不丰富,缺乏洞察力。在职业选择上,他们希望从事有明确要求,能按一定程序进行的操作,如机械、电工技术等。这种人格类型属于霍兰德提出的哪一种人格类型 ( )

A.研究型

B.艺术型

C.现实型

D.社会型

答案:C

27.谁第一个强调出生顺序在人格形成中的作用的心理学家是 ( )

A.阿德勒

B.弗洛伊德

C.斯普兰格

D.荣格

答案:A

28.创建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使心理学从此成为一门独立科学的心理学家是( )

A.缪勒

B.赫尔姆霍兹

C.冯特

D.费希纳

答案: C

29.心理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是 ( )

A.神经元

B.突触

C.反射

D.神经系统

答案: D

30.视觉适应表现为感受性 ( )

A.提高

B.降低

C.有时提高有时降低

D.既不提高也不降低

答案: C

六、辨析题:31~3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31.智力的个别差异在一般人品中都呈常态曲线式的分布。

答案:正确。智力的个别差异在一般人口中都呈常态曲线式的分布。智力的分布特点是两头小、中间大,即占两头的智力超常与智力低常的人在全人口中所占比例很小,绝大多数人智力的发展是在正常范围内。

32.人们在能力的发展速度上,不存在着差异。

答案:错误。人们在能力的发展速度上,也存在着差异。根据能力表现的早晚,一般可分为:能力早熟、能力晚熟、一般发展。

七、简答题:33~35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33.简述技能的特点。

答案:技能的特点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技能是学习得来的,区别于本能行为。

(2)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区别于知识。

(3)技能是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区别于一般的随意运动。

34.有效练习形成的条件是什么?

答案:有效练习的条件是;(1)明确练习的目的和要求,增强学习动机;

(2)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和知识;

(3)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先简后繁;

(4)正确掌握练习速度,保证练习质量;

(5)适当安排练习次数和时间;

(6)练习方式要多样化;

(7)让学生每次知道练习结果,及时改进。

35.简述性格的基本特征。

答案:性格具有四个方面的基本特征:(1)态度特征:是指人在对现实的稳定态度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个别差异。

(2)意志特征:是指人在自觉调节自己的行为方式与控制水平、目标的明确程度以及在处理紧急问题方面表现出来的个别差异。

(3)情绪特征:是指人在情绪情感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强度、稳定性、持久性以及主导心境等方面的特征。

八、论述题:36小题,15分。

36.联系教学实际,论述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想像。

答案:(1)创造性想像是学生目前和将来从事创造活动的心理条件。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造想像,需要做到四个方面:①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要创设条件,采取多种手段和运用不同措施来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改进表象的质量,以提高学生的创造想像。②扩大学生的知识经验。想像并不是凭空产生,它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除了需要有丰富的表象储备为基础外,还需要大量的知识经验。③结合学科教学,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想像力。绘画、手工、雕刻以及文艺演出等活动,都是培养和提高学生想像力的有效途径。④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幻想。积极的幻想对学生的想像活动具有直接推动作用。

(2)联系教学实际进行阐述。

教育学部分

一、选择题:1~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内教育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 ( )

A.受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规范的

B.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的

C.师生共同参与的

D.学生自愿选择的

答案:B

2.课外、校外教育足指下列哪类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 )

A.深堂教学以外

B.学校以外

C.课堂教学和学校以外

D.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以外

答案:D

3.在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以外,利用课余时问,对学生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叫 ( )

A.深外教育

B.校外教育

C.课外校外教育

D.团队教育

答案:B

4.课外校外教育活动经常在教室、校园以外进行,目的在于 ( )

A.实践课堂所学知识

B.扩大学生生活范围

C.协调各方面教育力最

D.利用课外教育资源

答案:D

5.课外校外教育的特点是 ( )

A.自愿、自主、自立

B.自主、自立、自理

C.自愿、灵活、实践

D.自主、自立、灵活

答案:C

6.我国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杨贤江的( )

A.《普通教育学》

B.《新教育大纲》

C.《教育学》

D.《教学论》

答案:B

7.一般而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

A.教育现象及规律

B.教育政策与法规

C.教育理论与实践

D.教育历史与现实

答案:A

8.下列哪一条教学原则是教育家赞可夫在《教学与发展》一书中提出的?(  )

A.程序编排的原则

B.激发动机的原则

C.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

D.结构主义的原则

答案:C

9.古希腊的雅典教育特别重视()。

A.军事体操教育

B.雄辩和演说训练

C.“骑士七技”训练

D.人的多方面和谐发展

答案:D

10.我国颁布的“中小学体育锻炼标准”反映出学校体育的主要内容是()

A.田径和体操

B.田径和球类

C.体操和游戏

D.田径和游戏

答案:A

11.1958年,我国学制改革曾提出过“三个结合”的原则,其中之一是()

A.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B.全面规划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C.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

D.成人教育与儿童教育相结合

答案:B

12.有人说教师工作是一个“无底洞”,没有明显的时空界限,这反映了教师劳动的哪一个特点?()

A.复杂性和创造性

B.主体性和示范性

C.长期性和间接性

D.连续性和广延性

答案:D

二、辨析题:13~14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13.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内教育没有共同之处。

答案:错误。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内教育有共同之处。他们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

14.班主任的主要工作是维持班级的纪律。

答案:错误。班主任的基本任务是带好班级、教好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其中包括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促使学生努力学习等各项工作。维持班级纪律只是其中的一项工作。

三、简答题:15~17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5.课外、校外教育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案:(1)课外、校外教育有利于学生开阔眼界,获取新知识;(2)课外、校外教育是对青少年实施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特长的广阔天地;(3)课外、校外教育有利于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各种能力;(4)课外、校外教育是进行德育的重要途径。

16.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案:(1)社会实践活动;(2)学科活动;(3)科技活动;(4)文学艺术活动;(5)文娱体育活动;(6)社会公益活动;(7)课外阅读活动。

17.教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哪些特征?如何适应?

答案:(1)教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教育要循序渐进地促进人的发展。

(2)教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应在儿童身心发展的某一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

(3)教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在教育中既要注意稳定性,不随意改变教育内容和方法,又要考虑可变性,充分挖掘学生发展的潜力。

(4)教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四、论述题:18小题。15分。

18.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如何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教育合力?

答案:(1)学校教育占主导地位;

(2)家庭、社会和学校相互支持、目标一致;

(3)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相互联系;

(4)加强学校与社会教育机构之间的相互联系。

心理学部分

五、选择题:19~30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9.下列哪一种健康不属于健康概念的一部分(  )

A.身体健康

B.心理健康

C.社会适应良好

D.自我意识正确

答案:D

20.心理健康的现实标准之一为(  )

A.统计分析

B.社会规范

C.主观感受

D.人际关系协调

答案:D

21.“人格结构与层次理论”适合指导采用哪种心理咨询技术(  )

A.精神分析法

B.行为矫正法

C.人本主义疗法

D.理性情绪法

答案:A

22.少年期性意识的最突出的特征是(  )

A.同性、异性间无差别

B.对异性的疏离与排斥

C.对异性的关注与接近

D.对异性的追求与恋爱

答案:B

23.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

A.弗洛伊德

B.班杜拉

C.马斯洛

D.艾利斯

答案:B

24.人际交往的原则包括(  )

A.主动交往

B.学会批评

C.社会交换

D.勇于认错

答案:C

25.强化、处罚与消退,系统脱敏、厌恶疗法等属于下列哪种心理咨询技术(  )

A.精神分析法

B.行为矫正法

C.人本主义疗法

D.理性情绪疗法

答案:B

26.非理性信念辩析,认知家庭作业,合理情绪想象属于下列哪种心理咨询技术(  )

A.精神分析法

B.行为矫正疗法

C.人本主义疗法

D.理性情绪疗法

答案:D

27.精神分析的人性观属于(  )

A.积极人性观

B.被动人性观

C.消极人性观

D.主动人性观

答案:C

28.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包括(  )

A.人格结构理论

B.经典条件反射原理

C.自我理论

D.性格的ABC理论

答案:B

29.研究发现,增加阿希(S.Asch)式实验情境的模糊性,则从众率就会()

A.减低

B.增加

C.不变

D.难以确定

答案:B

30.当一个人的外表具有魅力时,他的一些与外表无关的特征也常常被肯定,这种现象被称为()

A.宽大效应

B.晕轮效应

C.中心品质

D.刻板印象

答案:B

六、辨析题:31~3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31.支配、控制别人是身居高位的掌权者所独有的追求。

答案:错误。希望支配、控制别人并非身居高位的掌权者所独有的追求,而是人人皆有的动机,这是因为“力求优越”是儿童和成人普遍存在的动机。

32.外表特征在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中起着始终如一的作用。

答案:错误。外表特征在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中,并非始终如一地起作用,通常在初交阶段较为重要。漂亮的姑娘、帅气的男子容易相互吸引,认为外表美,品质和行为什么都好。交往时间越长,人际之间的吸引力就逐渐由外表特征转向内在品质。

七、简答题:33~35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33.什么是心理咨询?心理咨询与心理治序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

答案:心理咨询的定义,目前心理学界尚无公认的统一看法。综合中外学者的各种表述,对心理咨询可作如下定义:心理咨询是咨询人员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借助语言、文字等媒介,与咨询对象进行信息交流并建立某种人际关系,帮助咨询对象消除心理障碍,正确认识自我及社会,充分发挥自身潜能,有效地适应社会环境的过程。联系:都强调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所遵循的理论、方法与原则一致。区别:心理咨询的对象主要是有心理困惑的正常人,而心理治疗的对象主要是有心理疾病的人;心理咨询所遵循的主要是发展与教育模式,而心理治疗所遵循的主要是医疗模式;心理咨询重在预防和促进,心理治疗重在补救和矫正。

34.心理咨询的基本步骤有哪些?

答案:建立关系:热情接待,讲明性质与原则,建立初步信任关系;了解问题:掌握求助者的意图和所存在的心理问题;分析诊断:认识求助者的问题类型、性质和严重程度,以便选择帮助方法;帮助指导:与求助者共商对策,以求解决问题并促进发展;结束咨询:讨论下一步的安排,并在可能的情况下,进行追踪了解。

35.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答案:(1)马斯洛将人类的需要由低到高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2)马斯洛认为,只有低层次需要基本得到满足以后,才能出现高层次需要;个人需要的发展过程像波浪似的演进。

八、论述题:36小题,15分。

36.试述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答案:(1)运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集中性思维。

(3)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力。

(4)鼓励学生参加各项创造性活动,正确评价有创造力的学生。





联系我们

地址:广州市海珠区广州大道南351号
联系电话:020-34114961 020-34114796 020-34113759

官网微信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
公众号:“广州中南财经培训学校”
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