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料园地>> 试题资料 试题资料
全国2012年1月自学考试经济法概论试题课程代码:00244
发布时间:2012-06-06 浏览次数: 10
全国2012年1月自学考试经济法概论试题课程代码:0024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以经济法为研究对象的经济法学,其全面发端的标志是(      )
A.20世纪20年代的德国学者的研究    B.20世纪20年代的法国学者的研究
C.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学者的研究    D.20世纪20年代的英国学者的研究
2.在调整的目标和手段方面,经济法具有把积极的鼓励、促进与消极的限制、禁止相结合的特性,这一特性是经济法的(      )
A.经济性     B.规制性     C.调控性        D.现代性
3.经济法区别于其他部门法的特征是(      )
A.经济性和规制性     B.层级性和关联性    C.阶级性和社会性      D.强制性和执行性
4.社会公众或者研究者所认同的或所期望的经济法的价值是(      )
A.外在价值    B.内在价值     C.功用价值       D.客观价值
5.在宏观调控法领域,调制法定原则尤其要求(      )
A.调控主体法定   B.调控对象法定    C.调控手段法定     D.调控权法定
6.按调整对象的二元划分,可以将市场规制法的主体分为(      )
A.调控主体和受控主体   B.调制主体和调制受体    C.规制主体和受制主体    D.控制主体和受控主体
7.经济法主体承担法律责任的双重性是指(      )
A.本法责任和他法责任                   B.赔偿性责任和惩罚性责任
C.经济性责任和非经济性责任                       D.调制主体责任和调制受体责任
8.各类调制主体在调制活动中必须履行若干职责,其中核心职责是(      )
A.调制法定     B.依法调制      C.不滥用调制权       D.不得弃权
9.下列属于经济法正式程序的是(      )
A.预算编制    B.道义劝告     C.窗口指导       D.征求民意
10.更强调对侵害公益行为的惩罚以及对起诉主体褒奖的诉讼是(      )
A.公共诉讼     B.民众诉讼     C.罚金诉讼          D.集团诉讼
11.经济法运行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
A.经济法的可诉性    B.经济法的立法数量    C.执法主体的素质       D.守法主体的遵从
12.宏观调控法的核心问题是(      )
A.宏观调控权的监督  B.宏观调控权的界定及其配置  C.宏观调控权的运行    D.宏观调控权的救济
13.下列主体中,属于规制受体的是(      )
A.行业协会    B.企业     C.政府          D.事业单位
14.依据财政法原理中的“一级政权一级财政”的原则,我国《预算法》把预算分为(      )
A.2级      B.3级       C.4级             D.5级
15.中央政府或地方政府将部分财政收入无偿让渡给其他各级次政府、企业和居民时所发生的财政支出是(    )
A.专项支出    B.福利支出      C.购买支出       D.补助支出
16.企业纳税年度发生的亏损,准予向以后年度结转,但结转年限最长为(      )
A.1年     B.2年       C.3年               D.5年
17.在我国,以特定的消费品的流转额为计税依据而征收的税是(      )
A.营业税     B.关税     C.增值税        D.消费税
18.中国人民银行公开市场操作的工具是(      )
A.股票     B.基金      C.国债             D.黄金
19.中国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的贷款期限最长可为(      )
A.6个月     B.9个月     C.1年           D.2年
20.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主持编制机构是(      )
A.国务院    B.全国政协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最高人民法院
21.作为国家计划管理、实施宏观调控的基本计划形式是(      )
A.短期计划    B.长期计划     C.中期计划       D.临时计划
22.产业组织理论在当代的最新发展是以(      )
A.马歇尔的完全竞争理论为代表  B.哈佛学派为代表  C.芝加哥学派为代表    D.奥地利学派为代表
23.违反市场规制法,应承担的财产性责任是(      )
A.声誉罚    B.自由罚    C.资格罚          D.罚金
24.市场主体所享有的、根据市场状况实施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市场行为的权利是(      )
A.市场竞争权     B.市场规制权    C.市场调查权       D.市场制裁权
25.反垄断法执法主体具有询问有关经营者、利害关系人或其他有关单位或者个人,要求其说明有关情况的权力,而这一权力是(      )
A.许可权    B.制裁权     C.起诉权        D.调查权
26.下列行为中,适用本身违法原则的行为是(      )
A.搭售     B.划分市场     C.具有市场支配力        D.特许协议
27.在反不正当竞争法领域,采用专门立法模式的国家是(      )
A.意大利     B.美国     C.俄罗斯          D.德国
28.下列情形中,能够得到商业秘密保护的是(      )
A.专利技术    B.行业标准     C.客户名单     D.产品规格
29.我国银行业市场规制主体为(      )
A.中国人民银行    B.中国证监会     C.中国银监会       D.中国保监会
30.下列属于银行业非现场监管规制方式的是(      )
A.查阅、复制银行业金融机构与检查事项有关的文件、资料  B.进入银行业金融机构进行检查
C.询问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                        D.采集数据并对有关数据进行核对和整理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31.经济法的现代性主要体现为(          )
A.精神追求上的现代性     B.背景依赖上的现代性     C.制度形成上的现代性    
D.制度构成上的现代性     E.制度运作上的现代性
32.在市场规制法领域,调制法定原则主要体现为(          )
A.规制权法定   B.受制权法定  C.竞争权法定     D.消费者权法定   E.调控权法定
33.有关公益诉讼,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美国的纳税人诉讼属于公益诉讼
B.根据《克莱顿法》的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可以起诉要求违法者停止违法行为
C.德国的团体诉讼属于经济法意义的公益诉讼
D.公益诉讼在不同国家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称谓
E.在古罗马时期,就有了公益诉讼
34.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主要包括(          )
A.国债政策   B.信托政策   C.信贷政策      D.利率政策    E.外汇政策
35.依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判断虚假陈述的方法有(          )
A.认知的致误性   B.受众的一般性   C.认知的常态性       D.广告的整体性   E.致误的可能性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6.经济法宗旨
37.政府采购
38.财产税
39.经营者集中
40.不正当竞争行为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41.简述国家计划的特征。
42.简述经济法宗旨中的重要目标。
43.简述税收的特征。
44.简述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的表现。
45.简述商誉的特征。
五、论述题(本题10分)
46.试论宏观调控法的原则。
六、案例分析题(本题10分)
47.2011年1月1日,原告张某在被告A公司以1600元的价格购买一台某品牌某型号冰箱。后因该机出现质量问题,A公司两次上门进行维修仍未修复,遂于2011年7月24日为张某更换一台同品牌同型号的冰箱(以下简称第二台冰箱)。当日,A公司的工作人员将第二台冰箱送至张某楼下,在张某不在场的情况下自行拆除外包装后,将第二台冰箱抬上楼交给张某。A公司的工作人员未经张某验货,未收回第一台冰箱的三包凭证、说明书等资料,同时也未将第二台冰箱的三包凭证等资料留下,未办理必要的交接手续,即带第一台冰箱离开。后张某发现第二台冰箱上有污渍、霉斑等,认为该冰箱系使用过的旧冰箱,遂与A公司进行交涉,双方协商未果。后经确认,第二台冰箱为旧冰箱。
问题:
(1)A公司的行为侵犯了张某作为消费者的哪项权利?为什么?
(2)张某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保护自己的权利?
(3)依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张某能否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为什么?
 
         
            